查看原文
其他

七十周年成就展上的知青群像(何如超)

何如超 知青情缘 2024-02-02






 (网络图片)


七十周年成就展上的知青群像


作者:何如超




语音:原野


   昨天下午心血来潮,跑到北京展览馆参观《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周年大型成就展》。主办方为中共中央宣传部。开馆第一天习近平总书记及中央常委悉数到场,可见层次之高,影响之大,不同凡响。


   展览按年份顺序自1949年开国至今,整整七十周年,逐年展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大成就。例如,五十年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六十年代大庆油田第一口高产油井,七十年代首次测量珠穆朗玛峰,八十年代发行第一只股票,九十年代香港回归,进入21世纪“嫦娥一号”探月飞船发射成功,凡此种种目不暇接,数不胜数。



   然而,当我走进六十年代展区时,一组群塑突如其来,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灵。群塑很大约十米宽,五米高,占据了整整一面墙壁,灯光耀眼,格外醒目。群塑表现的是一群青年男女在荒山野岭中修筑梯田的动人场景。群塑前立一标牌,上书“知识青年在农村劳作。”右侧廊柱上挂一红色牌匾,标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正文为:      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的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全国掀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哦,久违了,展示的是知青在农村劳作的真实场景。惺惺相惜,一股暗流在我心中涌动。我也是一名老知青,与共和国同龄,在共和国七十周年成就展上忽然见到知青形象,不由得感情复杂,感慨良多。于是驻足观看,细细品味。


   眼前群塑背景宏大,群塑与壁画浑然一体,人为塑,景为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群塑中间画的是一片开阔的山谷,两侧是耸立的黄土高坡。坡上枯草漫地,没有一棵树木。远处是灰暗的天空,旷野上是挥舞工具艰苦劳作的人群。几面红旗迎风招展,点缀出鲜明的时代感。画面将时间、地点、人物、内容交代的很清楚,气势宏大,蔚为壮观。



   群塑和画面营造出的劳动场景从视觉效果上分远景、中景、近景依次展开。远景画在墙壁上,红旗猎猎。几十名知青一字排开,挥汗如雨,热火朝天,颇有一番冲锋陷阵一往无前的气势。中景画的是八位知青手持撬棍搬弄石块,垒砌梯田坝梗,似乎能听到沉重的嗨呼声。画的逼真,不仔细看真以为是塑像。近景是五位真人般大小正在劳作的塑像,二人在左,三人在右,中间正好让出中景八位垒砌坝梗的知青。构图十分讲究,饱满而不拥挤,兼顾而又和谐。右侧俩男知青躬腰携手正搬起一巨大的石块,面目沉重,凝神屏气,手背上青筋暴起,正使足了力气把石块搬到坝梗上去。另一女生在一旁忙着收拾棍棒,为撬石做准备。左侧一男知青在弯腰垒石块,前腿屈,后腿绷,双臂搬石,一丝不苟。另一老乡端一粗碗,招呼知青喝口水,歇口气。


  “同为下乡一知青,心有灵犀情自通。”看着看着,我眼前闪现出在西双版纳橄榄坝上山砍岜、开带(挖带状梯田)、挖穴、种树的情景。赤日炎炎,汗流浃背,苦干实干拼命干,誓把荒山变胶园。知青的汗,知青的血,知青的泪,熬过了一天又一天,熬过了一年又一年。看着眼前的景象,不经意间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


   我们是知青,我们是被文革戕害的一代。但我们未屈服、未沉沦,在农村、在边疆艰苦奋斗,为农村为边疆社会主义建设切切实实贡献了我们的青春和血汗,甚至生命。并与当地的贫下中农、农场职工,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忍辱负重、砥砺前行”的知青精神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脑海里,融化在血液中。


   曾几何时,社会上冒出一些所谓“文人”、“学者”,诬蔑知青只不过是一批“没有文化,偷鸡摸狗,打架闹事的群氓”。我无比气愤。文革必须否定,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必须否定,但千百万知青是建设农村、边疆的一股新鲜血液,一股朝气蓬勃的新生力量。知青用自己的汗水、鲜血、青春和生命写就的史实不会任人阉割,歪曲。这些“文人”“学者”的脑子里是否进了水?


   今天在国家最高级别的展览上再次见到知青形象,内心除感动之外,是感激。感激中央还记得知青,还记得为共和国献身的这么一群年轻人。中央举办的是七十周年成就展,是不是意味知青对共和国也做出过巨大成果呢?我默默思忖。


   成就展政治性极强,非正面的东西绝不会出现。偌大的展览,只展示了四组塑像,大庆石油工人打井、知识青年在农村劳作、林县农民开凿红旗渠、小岗村社员搞土地承包按手印,其余大部分是照片。知青群像占一组,足见分量之重。群像不会说话,亦没有旁白,立在那里,任人评说。而我,宁愿循着中宣部的立意,正面理解他。


   我相信,知青这个群体历史不会忘记,党和人民不会忘记,共和国不会忘记。




作者简介

   何如超 1969年6月赴西双版纳橄榄农场工作。先在二分场八队劳动,后调至农场二分场小学校、农场中学校任语文教师。1979年5月回京。1979年9月至1999年12月先后在建设银行北京分行西四支行、海淀支行、前门支行任职。2001年1月至2009年9月调至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总部北京审计部、资本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任职。2009年9月退休。

作品荐读



为了久远的纪念(何如超)
情弃橄榄坝(上)(何如超)

情弃橄榄坝(下)(何如超)

小芳泪师生情 (何如超)

我的跌宕人生(何如超)

彩云飞——记一桩悲惨孽情 (何如超 )
三个姑娘嫁(上海)知青 (何如超)
十年知青一世情   ( 何如超  何秀华)
【北极游记】一.  从这里启航 (何如超 )
【北极游记】二 .  航行在巴伦支海上 (何如超)
【北极游记】三 . 巡游法兰士约瑟夫群岛(何如超 )
【北极游记】(四)请记住这只鸟(何如超)
【北极游记】(五)孤独的北极熊(何如超)
【北极游记】(六)破冰航行(何如超)【北极游记】(七)乘机巡航(何如超)
【北极游记】(八) 抵达北极点 (何如超)有梦永远年轻(何如超)



来源:作者投稿

坚持推文不易,读完文章的朋友别忘了点赞和转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七十周年成就展上的知青群像(何如超)

何如超 知青情缘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