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国观察》| 2022年度“美观大会”纪要·安全篇


《美国观察》栏目自2021年底启动以来,已刊登五十余篇稿件,欢迎各位作者2023年继续来稿!(详细征稿要求和稿酬见:《美国观察》长期征稿启事

2023年1月9日,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CISS)举办首届战略青年(CISS Youth)“一年一度美观大会”。50余位战略青年、《美国观察》作者与中心研究员、《美国观察》栏目学术委员等9位专家老师共同回顾总结《美国观察》栏目2022年度的成果,以“2022年与美国相关最有意思的一件事”为主题,就美国政治、外交、全球治理和安全等议题展开讨论,并为栏目优秀稿件颁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获取研讨合辑文件,以下为“安全”一节的会议纪要。

青年观点

黄云飞

北京外国语大学硕士生

美国司法部“中国计划”(China Initiative)三年回顾


安全方面,2022年与美国相关最有意思的一件事是司法部“中国计划”的叫停,即China Initiative。拜登政府暂停“中国计划”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内矛盾的集中爆发,但并不意味着美国对华政策的改变。


2018年11月,美国司法部启动“中国计划”,以应对所谓来自外国的“安全和技术威胁”,宣称该计划旨在调查被认为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商业机密窃取和经济间谍活动。根据外媒提供的数据,“中国计划”共起诉148人,其中88%的被告是华裔或者华人。2022年2月,美国助理司法部部长宣布正式结束“中国计划”。


第一,“中国计划”影响了美国科技工作者正常交流,加剧对亚裔等少数族裔的种族歧视,反映了美国国内系统性种族歧视问题,针对亚裔的犯罪数量不断提升。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进一步撕裂美国社会,使美国社会愈发呈现出极端、对立、二元化的特点。


第二,“中国计划”的结束并不意味着中美人文交流缓和,而是美国对华脱钩的扩大。应注意到,美国各界对“中国计划”的批评主要集中于该计划执行中的“一刀切”,“误伤”到一些华裔科学家以及与中国有合作的美方学者,损害学术环境。此外,在宣布结束“中国计划”的同时,美国司法部宣布将进一步审查俄罗斯、伊朗、朝鲜,这意味着美国对华经贸和科技层面的打压不会结束,而可能以其他方式展开。


李亚琦

暨南大学本科生

从《外交事务》专家意见调查看美国战略界对台政策趋势


2022年,我们难以避谈台湾,此次发言将从三个“bian”的角度切入。一是辩论,即美国战略界华府智库研究者对美国对台政策建议的辩论。二是变局,即美国政府变换的对台论述和美国国会日益增强的所谓“友台”趋势。三是辨识,即我们如何辨识美国战略界意见特点及应对举措。


这些“bian”都围绕着是否要从“战略模糊”转向“战略清晰”,二者差异的核心在于是否公开对台做出安全承诺。拜登个人对该问题的四次回答中,美国都表示愿意“防卫台湾”,但令人疑惑的是,白宫行政团队似乎形成一种模式,即在拜登表态之后重新解读或收回表态,重申政策不变,这令外界质疑拜登的表态究竟是口误还是明确改变的信号。


围绕这些疑惑,2022年11月15日,《外交事务》组织54名亚洲问题专家,对他们是否同意美国应明确宣示对台安全承诺,即转向“战略清晰”进行调查,美国的政策专家从学理和政策上对混乱的美国对台战略做了一次大辩论。该调查以对“战略清晰”论述的同意度为横轴,以对自己判断的信心为纵轴,将不同专家和人数覆盖在二维网格图上。不难发现,人数上来讲,大多数专家都在画面的左半边,即不支持“战略清晰”的转向。


该调查结果显示出四个特征。一是大多数专家不赞成政策转变;二是政策转变的支持者的自信程度也不及持相反意见的同行;三是强烈不同意的组是具有最高置信度的最大单个组(10个专家具有10个置信度单位);四是共识在于“不断变化的格局”,分歧在于“战略在遏制及灵活度方面的实际效用”。


该调查所呈现的结果并非孤立现象,我们能够观察发现,美国战略界确实存在建议对台政策务实理性和管控分歧的声音。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博士生


“印太战略”中的USCG角色再定位


美国海岸警卫队(U.S. Coast Guard, USCG)作为一支美国海上综合性执法力量,隶属于美国国土安全部,理应恪守分内之事,履行好管辖海域内的国土安全职能,但却被特朗普和拜登两任政府的“印太战略”赋予新的角色定位,在对华竞争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自2019年开始,美国海岸警卫队就在中国周边搞动作。2019年3月,海岸警卫队巡逻舰“贝索夫号”与美国海军驱逐舰“威尔伯号”首次穿越台湾海峡,2019年5月,“贝索夫号”在黄岩岛海域附近与菲律宾海岸警卫队进行海上演习。2019年11月特朗普政府“印太战略”首次大篇幅对海岸警卫队作用进行描述,明确指出其“持久和专业的角色”(enduring and specialized),阐明其目的是开展海洋治理以维护主权、通过信息共享以强化伙伴关系、展示专业标准以强化海洋法治,其行动包括对外军售、联合演习、制定协议、交流培训。


拜登执政后,对美国海岸警卫队进行角色再定位。拜登政府“印太战略”全文两处提到海岸警卫队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将美国海警队以三分之一篇幅置于首个“印太行动计划”之中。2021年6月,拜登参加美国海岸警卫队学院第140届毕业典礼,指出美国海警队是至关重要的角色(essential),也是越来越趋向核心的要素。“印太战略”颁布后,2022年6月,拜登在海岸警卫队总指挥官交接仪式上明确指出,美国海岸警卫队是本届政府新“印太战略”的核心要素(central)


在海岸警卫队新的角色定位确定以来,发生了五个明显转变。第一,配合“印太行动”的预算与岗位明显增加。第二,在“印太地区”的行动更加频繁。第三,自身地位显著提升,刚上任的总指挥官琳达·费根(Linda L. Fagan)历史上首次代表海岸警卫队参加香格里拉峰会。第四,战略更加明确。2022年10月12日,拜登政府颁布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当天,也颁布了美国海岸警卫队的新版战略,更加强调地缘竞争的战略环境。第五,技术不断发展。更加注重网络安全、无人系统、人工智能、太空天基等领域的技术研发。


美国海岸警卫队的角色再定位,说明其“印太战略”的工具性将更加凸显,我国应警惕防范美国海岸警卫队以“执法”为名义开展的侵害我国海洋主权、捏造涉海负面舆论、加剧南海紧张局势、破坏中国在亚太和北极地区合法活动的各项行动,有效维护我国国家安全。


国防科技大学硕士生


美国在西太地区的军事动作及可能走向


2022年的乌克兰危机预示着传统安全问题回归,而中美是否有陷入“修昔底德陷阱”、进而发生直接冲突的风险是值得思考的。根据2022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美国将中国作为一个主要竞争对手,并且明确指出要在军事实力上“威慑”并“战胜”中国。


如从三个层次对中美军事互动展开分析,第一,从战略层次上讲,在中美竞争的关键时期,如中国周边发生一场局部冲突将对美有益。但从现实情况来看,这种情况并未发生,其原因或是中美特别是中国做出很好的危机管控措施,这尤其体现在2016年“南海事件”和2022年佩洛西窜访台湾事件上。


第二,从战役层次上讲,美国出台的2022年中国军事力量报告中,提到中国近些年一直在发展防御性战略手段A2/AD(反介入区域拒止),其根本是利用常规导弹部队进行威慑,以防止美军在西太地区针对中国进行大规模、同时间军事力量的批量进入。2017年前后,美国提出多种应对A2/AD的措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提出“马赛克战”作战模式,海军提出分布式杀伤作战,海军陆战队提出远征前沿基地作战,陆军提出多域作战。上述新作战模式提出时间也恰是美国军方提出第三次“抵消战略”的时间,其本质就是将大批量作战军队和作战力量拆解成不同的小的点位,以规避中国常规导弹的威慑力量。未来几年,美军对这几类作战的发展将继续持续,与中国进行军事力量的博弈。可以推测,如果未来美军在西太地区进行军事准备,也将采取陆军为主、海空军为辅的作战模式。


第三,从战术层次上讲,乌克兰危机所体现的最关键部分是情报和通信。例如,俄罗斯军人违规使用手机后被乌克兰侦测到电子信号,进而使用海马斯火箭炮进行打击。美军情报和通信的天基系统和芯片运用已完全成熟,而中国如何应对值得思考。此外,美国计划成立5支多域特遣队,目前已在太平洋地区部署2支,最新一支于2022年7月部署在夏威夷,这一作战力量是集通信、网络、电子侦察、火力以及情报要素为一体的综合性旅级作战单位。

专家评论

陈琪 |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

4位同学的研究提供了有意义的信息,也遵循了政策研究的典型模式。一是提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并进行描述。二是对其发生原因进行解释。三是基于对世界的观察和理解分析从政策上是否值得回应及如何回应。


关于黄云飞的发言,下一步需分析美国司法部暂停“中国计划”的具体原因。一是谁在反对、哪一股力量在反对、如何反对进而使美国思考放弃了“中国计划”?二是中国如何应对美国的这一变化,这是机会还是陷阱,还是具有其他的意图?


关于李亚琦的发言,进一步的分析应考虑对这50位学者自身进行一个分析,包括其年龄、所属机构或曾任职机构、研究方向等。


杨楠 |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副研究员

大部分学者在探讨美国“印太战略”如何落地时,往往从功能性角度出发,而很少有从部门角度专门切入,吴凡同学的发言从美国海岸警卫队这一非常重要的侧面切入,让我印象深刻。海岸警卫队在过去国内主流研究中被当作国土安全范畴的机构,相关研究更多考虑它在边境移民政策方面发挥的作用。但随着近年“灰色区域”战略概念的引入,这一部门越来越多地介入南海事务,美国国内外学者也开始重视此类民事安全机构在低于战争门槛之下发挥的重要作用。围绕该机构也还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深入挖掘,包括其能多大程度策应美国的“印太战略”?如何处理国际法律规则中的合规问题?这种“浑水摸鱼”的行动方式对中美关系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张记炜同学对美国在西太地区的军事部署进行了分析。最近几年,南海战略态势感知一直在公布美国海岸警卫队在西太地区的兵力部署和行动,这实际上就是美军在西太地区军事动作更加频繁的一个缩影,甚至可以说是美国近几年军事战略安全调整的一个缩影,总体上呈现更加咄咄逼人的态势。实际上,美军在网络安全领域提出的“前沿防御”(Defend Forward)概念,也可以运用到其他军事安全部门,如在无人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为军事无限赋能的背景下,美军的海上控制以及向前沿阵地、更敏感地区移动和部署军事力量,从而对冲中国A2/AD能力,更有针对性地围攻中国的C4ISR系统,对中美之间的战略稳定具有相当大的破坏作用。

纪要整理 :王远航
编审:王叶湑、孙成昊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立场无关。引用、转载请注明出处。)
向上滑动阅览


相关阅读


《美国观察》| 2022年度“美观大会”纪要·全球治理篇
《美国观察》| 2022年度“美观大会”纪要·政治篇
《美国观察》53 | 美国对华脱钩战略的特点、成因和趋势
获奖名单|《美国观察》栏目2022年度奖项公布
《美国观察》52 | 美国联盟体系与拜登任内的联盟新动向
《美国观察》51 | 人工智能在美国选举中的应用
《美国观察》50 | 拜登政府消解韩国民间反美情绪的策略与效果《美国观察》49 | 人物聚焦:美国国家情报总监艾薇儿·海恩斯
《美国观察》长期征稿启事
《美国观察》48 | “印太经济框架”下的美日经济安全政策合作评析:动向与展望
《美国观察·书评》05 | 中美关系的“第三方”诠释:评马凯硕《中国的选择》
《美国观察》47 | “伤心太平洋”?——美国重塑太平洋伙伴关系战略之动因及实施困境
《美国观察》46 | 拜登强化美菲同盟:全面出击,力有不逮
《美国观察》45 | 美国力推反卫星试验禁令:负责行为还是别有用心
《美国观察》44 | 美军“三位一体”影响力威慑概念探析
《美国观察·书评》04 | 资本霸权操纵下的国际社会:评《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

《美国观察》43 | 特刊:CISS战略青年讨论美国新版《国家安全战略》报告

【战略青年】时事研讨会:美国新版“国家安全战略”青年观察
《美国观察》42 | 好心办坏事?拜登政府学生贷款减免计划的评估
《美国观察》41 | 新版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基于文本数据的比较和分析
《美国观察》40 | 不确定的合作:从东盟视角评估“印太经济框架”的问题
《美国观察》长期征稿启事
《美国观察》39 | 拜登政府新非洲战略评析《美国观察·书评》03 | 历史遗骨还是时代呼唤:评《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
《美国观察》38 | 美国难民接纳计划:内容、意义及前景
《美国观察》37 | 美国右翼身份政治:被操纵的社会意识
《美国观察》36 | 友岸外包:“拜登主义”之下的供应链政策调整
《美国观察》35 | 削减通胀法案中的气候变化条款及其对华影响
《美国观察·书评》02 | 国际政治中的道德与秩序——评《美国总统及其外交政策》
《美国观察·书评》01 | 国际关系理论创新的“进化”——评《国际政治的社会演化:从公元前8000年到未来》
《美国观察》34 | 祸起萧墙,难酬壮志:遭遇司法阻挠的拜登政府气候新政何去何从
《美国观察》33 | I2U2:如何看待拜登组建的“中东小集团”?
《美国观察》32 | 从《美韩领导人联合声明》看拜登任内美韩同盟“印太区域观”的变与不变
《美国观察》31 | 美国推动的PGII能否重建美好世界?

《美国观察》30 | 拜登沙特之行遇挫,美沙关系走向何方?

《美国观察》29 | 什么阻挡了“绿色美国”的到来?——拜登政府气候新政推行中的政治极化
《美国观察》28 | 探析新版印太战略对东盟中心地位的影响《美国观察》27 | 俄乌冲突中的印度:让美国失望的伙伴?
《美国观察》26 | 特定议题选择:俄乌冲突下美欧能源合作的传统与局限
《美国观察》25 | 传统难题与突发事件:拜登政府拉美政策的双重困境
《美国观察》24 | 作为“导火索”的油气禁令:对俄制裁下美国党派分歧的激化
《美国观察》23 | 美国最高法院草案泄漏:堕胎权何去何从?
《美国观察》22 | 透视“印太海域态势感知伙伴关系”:缘何建立与有何影响?

《美国观察》21 | 美国东盟关系走向何方?基于美国东盟峰会的观察

《美国观察》20 | 拜登政府下的美印关系——是否会走向同盟?
《美国观察》19 | 美国政治如何吸纳亚裔?
《美国观察》18 | 美欧印太战略:有何异同?
《美国观察》17 | 协同盟友、多域布局,新版《美国印太战略》透露了什么?
《美国观察》16 | 拜登政府的气候新政如何服务于“霸权护持”?
《美国观察》15 | “绕开军事战争”:拜登政府在俄乌冲突中的阶段性尝试
《美国观察》14 | 面对美国次级制裁威胁,我们拥有何种利器?
《美国观察》13 | 拜登政府“气候新政”:新意何在?有何分歧?《美国观察》12 | 参与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拜登政府做了什么?《美国观察》11 | 乌克兰危机持续发酵,美欧是铁板一块吗?
《美国观察》10 | 拜登政府对非经济政策:“推回”中国影响力?
《美国观察》09 | 军工复合体:巨额军费与被裹胁的对外政策
《美国观察》08 | 增强韧性,提升自主:拜登政府《美国供应链行政令》解读
《美国观察》07 | 拜登政府对东南亚政策,先冷后热?
《美国观察》06 | 为拜登执政一年打分:表现欠佳

《美国观察》05 | 为何拜登支持率持续走低?

《美国观察》04 | 美国和东盟网络安全合作的新发展

《美国观察》03 | 拜登任内的对华战略竞争,美国学界战略界都在讨论些什么
《美国观察》02丨美国选区重划:零和的政治争夺战《美国观察》01 | 投票权之争能改变美国选举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