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书会纪要丨历史主义与民族精神:启蒙语境中的赫尔德

华夏出版社 经典与解释 2024-01-25

 ✦ 


 读书会 

历史主义与民族精神:

启蒙语境中的赫尔德

 ✦ 


时间:2022年12月3日

主办单位:经典与解释 先进辑刊

主持人:冯庆


部分与会老师合影



冯庆老师开幕致辞:

✦ 

赫尔德与塑造“我们”的技术

冯庆老师首先致开场词,介绍了本次读书会的缘起,对《历史主义与民族精神》一书的基本结构进行了介绍。


该书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自然哲学与政治哲学等启蒙思潮与赫尔德的关系;其次是宗教、信仰传统与赫尔德的关系;最后是他的艺术思想、诗学思想,以及他对于后世共同体问题的影响。


最后,冯庆老师提出,在今天的世界格局之下,人文研究需要分娩新的议题。在理解何为“民众”、何为“共同体”、何为“世界历史”等方面,阅读赫尔德,都能或多或少获得启发。



李荣山老师:

✦ 

社会学视野下的赫尔德

第一位发言人是李荣山老师。李老师首先指出,《历史主义与民族精神》一书出版对赫尔德研究意义重大,文本在选编与翻译上都很精当。接着,李老师讨论了赫尔德与启蒙运动的复杂关系,认为赫尔德对于理解德国思想的来源尤其重要。


进而,李老师结合自身博士阶段的研究,从社会理论角度对赫尔德展开分析。李老师认为,基于本体论层面的“力”的一元论,赫尔德提出了作为整体的个体、共同体以及普遍历史三角。这三个方面构成了赫尔德思考社会秩序的基本结构。


赫尔德纪念邮票



杨磊老师:

✦ 

赫尔德和早期形式主义

接下来发言的杨磊老师结合博士阶段研究如何发现了赫尔德和布拉格学派与俄国形式主义之间关联。


杨老师认为问题在于,布拉格学派与俄国形式主义为什么要讲语文学而不是语言学,为什么要强调语言教养?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回到赫尔德。不论是布拉格学派还是俄国形式主义,面对的历史境况与赫尔德与维柯等先驱相似,即一方面受到占据支配地位的外来文化的影响,一方面又加以抗拒,因此为中欧民族提供了很强的寻求民族自觉亦即自律的动力。接着,杨老师介绍了布拉格学派与俄国形式主义与赫尔德思想的具体承袭关系。



宋慧羚老师:

✦ 

赫尔德的自然观对艺术的影响

宋慧羚老师的发言聚焦于书中的《自然法和赫尔德的历史理论》一文。宋老师从作为基础的历史主义入手,认为这是对启蒙的延续与修正,加入了对非理性因素、价值意义、个人性等被启蒙忽略的部分。


其次,宋老师抓住了自然概念,认为赫尔德更为关注相对的动态的作为生命存在空间的自然。并进一步论述了自然的神学、有机自然观、整体论,认为这反映了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和对理性启蒙的批判,强调“我感故我在”,也否定了理性的历史观和人类中心主义的历史观。宋老师最后提及了赫尔德论雕塑与绘画的区别,以及这对现代艺术的启发。



李音老师:

✦ 

作为民族之声的文学

——鲁迅、赫尔德与《朝花夕拾》

鲁迅《朝花夕拾》,未名社1928年版


李音老师认为,青年鲁迅在现代人类观念变迁、文化体系的意义上,吸取了18世纪末发源于德国的文化民族主义和浪漫主义思想,接受了赫尔德的思想遗产,尤其是文学为民族之声的观念。鲁迅的文学观以及他对文学与民族及政治的思考,都深植于这种世界性观念思潮中。这种影响最为典型地体现在《朝花夕拾》的写作上。文化史、思想史意义上的“文化民族主义”不仅是阐释《朝花夕拾》的新视阈,也是理解鲁迅文学思想的重要的、具有问题辐射效应的新线索。



贺晴川老师:

✦ 

赫尔德与斯宾诺莎和斯宾诺莎主义

贺晴川老师认为,在赫尔德研究中,一方面要看到赫尔德对后世的影响,一方面要去看赫尔德的来源,特别是斯宾诺莎与斯宾诺莎主义的问题。


斯宾诺莎


贺老师首先分析了斯宾诺莎主义与斯宾诺莎的形象,并进一步分析赫尔德的“新斯宾诺莎主义”,并具体分析了赫尔德对康德主义以及虔信主义的反驳。


对康德主义的反驳上,赫尔德认为这限制了人的潜能,为了解放人的认识活动,动用了很多资源比如卢梭的感觉论等。


对虔信主义的反驳上,赫尔德强调理性的历史合目的性,即神意不仅内在于自然,也内在于人类历史,确切说内在于人类历史理性的自我生成进程。



王丁老师:

✦ 

历史叙事中的几个要素

——赫尔德、谢林与黑格尔

谢林与黑格尔


王丁老师所讨论的核心是德国哲学中的历史主义问题,依次讨论了以下六个问题。


首先,历史同一性问题,即主体的历史还是历史的主体?这涉及到普遍性与个体性的关系,个体性的意义与价值如何能够不在历史中被吞没。其次,历史叙事的语言要求。必然要求将民族语言转化为公共的普遍语言,但民族性被消解后,历史发展的动力何在。第三,历史的目的论问题,触及到历史内与历史外的目的论叙事。第四,历史的维度问题,主要关乎神圣性与内在性问题。第五,两种历史,即神话(神谱)与宗教如何能够归结为同一个历史。第六,两种世界图景的冲突,即作为认知对象的宇宙与作为意义对象的历史。



黄江老师:

✦ 

历史主义的元批判

——作为德国早期浪漫派隐秘父执的赫尔德

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


德国早期浪漫派的理论旗手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在其充斥着反讽意味的交互哲学对于费希特基础主义哲学的批判当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历史主义的态度,试图通过历史批判这一概念,以期实现一种元哲学,继而进一步将康德判定为不完全的“半批判者”。在此我们发现了浪漫主义者与赫尔德如出一辙之处,正是赫尔德对于康德的历史主义元批判使其成为了德国早期浪漫派们隐秘的思想父执。



田艳老师:

✦ 

赫尔德的新神话及其历史哲学

田艳老师将报告分为两个主要部分:首先介绍赫尔德的神话理论;进而阐释其神话历史主义。


在第一部分,田老师首先论述了赫尔德神话理论产生的历史语境,接着论述了赫尔德在早期著述《论神话的新用法》中对莱辛温克尔曼等人的寓言理论的继承与突破。


在第二部分,田老师阐发了赫尔德的神话历史主义。认为古代神话更多的是历史而不是寓意,标志着赫尔德从理性主义向历史主义、从事实研究向理想创造的转变;也标志者赫尔德对神话的讨论最终转变成一种对新的时代的创造性要求。田老师最后概括出赫尔德历史主义的四个特点:独特的发展观、个体性原则、矛盾性(多样性)、神学背景。



姚啸宇老师:

✦ 

自然和历史:从卢梭到赫尔德

卢梭


最后一位发言的姚啸宇老师对卢梭与赫尔德进行了深刻的比较研究。对卢梭而言,自然和文明之间的裂痕永远无法弥合,历史的发展(人的无限可完善性)在本质上是对自然的败坏。但是对于赫尔德而言,自然与文明社会的发展来源于人人性本身,而发展本身是积极的。


姚老师认为这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人民和文化的关系。赫尔德认为,诗人与艺术家固然重要,但这个民族的文化与历史终究还是要人民来创造。卢梭则认为,健康的文化和风俗只能是立法者制造出来的。


所涉及到的第二个问题是多元性。在赫尔德看来,分歧与多样性是自然而有益的。但是卢梭认为多元性要被限制,公意是很脆弱的,人必须被转化为公民,个体必须融入整体之中。



读书会最后,冯庆老师进行了总结发言,对各位老师的出席与发言表示感谢。



相关图书

施特劳斯学述

欧洲历史上的永久和平愿想

地缘政治学的起源与拉采尔

斯宾诺莎的政治哲学

当代比较文学(第十辑)

荷马笔下的诸神与人类德行

神谱[笺注本]

公民大会妇女




经典与解释·你可能还想看


新书上市丨《历史主义与民族精神》:赫尔德是启蒙主义者,还是反启蒙先驱?早期浪漫派的真面目与新启示——评拜泽尔《浪漫的律令》讲座纪要丨何博超:智术与悲剧:从高尔吉亚的《海伦颂》到欧里庇得斯的《海伦》讲座纪要丨陈斯一:《伊利亚特》的悲剧诗学讲座纪要 | 梁展:德国古典语文学的危机与“第三波人文主义”




好书值得被更多人知道,点个“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读书会纪要丨历史主义与民族精神:启蒙语境中的赫尔德

华夏出版社 经典与解释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