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后流Q&A-07——簌簌风起,转入秋凉

淡斋达原 淡斋达原 2023-12-24
今年的8月8日是立秋,但由于我都是前一日写完后定时在第二天发送更新,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立秋更新(前日睡的较早,没有更新)虽然广义上丰收麦浪的金黄色更能代表秋天,但从节气的角度来说确实已经到了秋天。立秋意味着降水、湿度等,处于一年当中的转折点,整体趋于下降或减少。即便尚未出暑,但温度也会逐渐开始下降,我这边天气正好恰如其分的暂时转凉。
如果是往年,提到秋天的风物诗大概会是枫叶、大雁、橘子、烤地瓜等一些东西。但是作为管控放开后的第一个秋天,对我来说金秋的风物可能已经变成口罩、空气净化器和消毒液了。从防疫的角度来说,随着温度、湿度和降水的变化,将会使得新冠病毒的传播能力稍微有所下降,在冬季来临前防疫压力是相对较低的。尽管从7月CDC的新冠疫情周报来看,新冠的流行情况稍微呈现上升趋势,但短时间内读者们也不必特别紧张,毕竟新冠病毒已经变成偏“季节性”的传染疾病了,主要会在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分别爆发。

下面我们正式进入本期的Q&A,簌簌风起,转入秋凉。

1.Q:想请问一下,您如何看待后大流行时期的旅游呢?

A:管控放开之后出游是一件相对高风险的事情,很多读者从安全角度考虑也放弃了原本的旅行计划,也一直有读者留言询问过相关问题。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我认为在做好防护选好目的地的前提下外出旅行的风险是相对可控的。如果我们仔细思考一下,旅行其实就是很多原本独立的防疫场景的组合(可以出总集篇的那种),只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有条不紊的按照不同场景来进行应对,读者们就会发现旅行的整体风险可能并不比平时上班或上学更高,重要的是清醒的认知与充分的准备。我在之前的更新中也给读者们展示过外出乘坐高铁和住店的相关经历,这都属于旅行当中可以拆解出来的场景,风险都属于相对可控。或许我应该找时间休假旅行,并记录相关过程,给大家一些信心?

2.Q:请问一下,您如何看待新冠疫情对生活的影响?

A:新冠大流行确实在某些方面永久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使得很多人过早的失去继续享受生活的机会。但我一直觉得哪怕是再困难的事情,只要想办法就总会找到解决的出路,况且针对现阶段的新冠病毒并不是没有没有办法防护,简单的口罩就能解决很多问题,更何况现在我们还有很多其他的辅助方案可以选择。我就曾几周前往一个典型的三场所参加了一场小型音乐沙龙,通过使用比日常防护等级更高的防护设备确保了自己的安全。

如果完全改变自己原有的生活而闭锁在家中,那不就成了一些人所说的“干脆在家封闭一辈子”吗?我觉得自诩“钉子户”的读者们应该有足够的知识和方法在可能的范围内保持自己原本的生活,尽管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尽管可能会有旁人不理解,但读者们应该对自己有信心。
当然,我并不是鼓励所有人都冒着感染的风险进行外出,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和风险偏好是各不相同的,读者们应该在进行仔细评估并做好相关防疫准备的前提下再进行选择。我本人也不是所有的高危场景都会义无反顾的前往,也会拒绝很多我认为风险很高的事情。

3.Q:请问是否有必要搭建入户缓冲区?

A:最近一段时间询问问入户缓冲区的读者比较多,所以我统一进行一下回复。我个人的看法是,入户缓冲区的搭建可以有效降低相关的感染风险,但并不是必须的,需要从自己居住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缓冲区最大的作用是阻挡开/关门时室外气溶胶进入家中,从而造成可能的感染风险。

如果你所居住的地区住户比较密集,在高峰期环境病毒载量可能比较高,那么入户缓冲区就会显得比较重要;若是所居住地区住户密度很低,或者索性是独户的情况下,入户缓冲区的必要性就相对较低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户型本身并不适合搭建缓冲区,也会有额外的解决方案进行替代,比如在门口放置一些空气净化装置,在开/关门之后开启以便吸附气溶胶等。

4.Q:请问如何搭建入户缓冲区?

A:同样也是最近一段时间留言比较多的问题,具体到不同的户型有不同的方案,但其基本原理基本是一致的,可以参考《后流26-家庭入户缓冲区当中的相关内容。之后也可能会对这份早期分享的内容进行一下“翻新”。另外如果有读者确实拿不准该如何搭建自家的缓冲区,在留言的时候最好能附上自家的户型简图,这样比较方便沟通。

另外愿意分享自家缓冲区建设的读者也可以将自己的方案发给我,如果达到一定数量的话,可以专门出一期汇总,分享给其他读者进行一下参考。

5.Q:一般口罩啊或者物品用密封袋储存多久可以完全没有风险?

A不同物体表面新冠病毒存活的时间各不相同,同时也会受到温度和湿度的影响,但通常情况下,可以认为一周左右的时间可以使得物品表面的病毒完全失活,冬季的时候以及冷库或冰箱冷冻层的一些特殊情况可能需要一个月甚至更久。
这里其实涉及到口罩重复使用的问题,在比较早的更新中有提到过相关内容,但并没有单独进行说明。虽然我个人并不建议重复使用口罩,但考虑到也确实存在一些特殊情况,加上最近也有读者询问不同的消毒溶液、加热方式、以及臭氧和负离子对口罩消毒的问题,所以之后应该会专门出一期分享来给有需要的读者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咕咕咕)

5.Q:紫外线的内容何时继续更新?

A:更,一定更的,我什么时候骗过你们?

6.Q:可以投稿吗?

A:可以投稿,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后台留言联系或者发邮件到dzdyzj@126.com。你们老说投稿投稿的,要么是留言后没有后文了,要么是发来一大段汇总内容但不说怎么使用,难道是要开连载吗(似乎好像也可以)?


往期内容Q&A(点击图片可查看):

以上就是第七期Q&A的全部内容,预祝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生活与防疫的平衡点。

欢迎大家在公众号首页给我留言,讨论和交流各种新冠相关或者公共卫生方面的问题,也可以留下你的疑问或对分享内容的质疑,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会逐条进行回复。另外如果大家觉得该公众号或某期分享对你有帮助,可以关注公众号或分享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希望大家都能在大流行期间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坚持到大流行真正结束的时候。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