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地铁专列海报故事 ㉝ | 邹强:踏踏实实“积小胜为大胜”

融媒体记者贾薇薇 医师报 2022-04-01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个伟大时代发出的铿锵之音!在2021年8月19日第四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在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的指导下,《医师报》主动承担行业媒体责任,发起主办“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活动,同心共筑中国梦。


8月19日中国医师节当天,北京、上海、广州同时开出4列“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专列,在一个月时间里与当地数千万乘客一起,传递社会正能量。并制作成宣传片,在北京地铁1、2、5、8、10、13号线和八通线的13000台地铁电视,进行为期10天,每天多次同步播放。希望以此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大家一起携手同行,为健康中国聚力。


回望历史,它记载着发展的印记。展望未来,我们正书写着新时代的伟大征程。让我们搭乘“健康中国”专列,向着未来出发!


“有事切勿胆小,无事切勿胆大”,我觉得这句话特别适合医生这个职业,下诊断治疗要谨小慎微考虑所有因素,不要盲目自大;遇到风险疑难则要有责任担当,胆大敢冲不能退缩。





站在时间的节点回望三十六年的时光,我们的甲乳外科似乎没有哪一刻可以算作“革命性”的发展转折点,但细细算来,我们做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近二十年体量已经有了十倍的增长,并一直保持着持续发展,所以未来我们的规划仍是继续踏踏实实“积小胜为大胜”,不妄自菲薄,不好高骛远,为我们眼前的病人做好服务,把最好的留给患者。





经受住时间考验的顶层设计



有些决定和措施当时看起来只是一句话,一个引领,经过几十年的时间,你才会发现,这些决策在现实中被一一印证,改变了整个格局,至今仍是最前沿的理念。


即使没学过医,你也能把“内外妇儿”像成语一样脱口而出,老牌的分科方式深入人心,在早期大外科体系下,几乎所有的外科医生都是普外科出身。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只有极少数专科医院在普外科下有分科。


1985年,时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外科主任吴树强刚刚上任,在邹强看来,吴树强主任是一个极具前瞻性的领导,他敏锐地认为普外科必须发展亚专业,于是上任后马上付诸行动,在华山医院普外科成立了各个亚专业,甲乳外科就是华山普外科第一批亚专业之一。


华山医院甲乳外科成立伊始只有四名医生:一个教授、一个副教授加上两个小医生,一共23张床。每周六下午开设甲乳外科的专科门诊,四名医生同时出诊。


成立亚专业后,甲乳外科确立了“抓两头带中间”的发展策略,在现任甲乳外科主任邹强看来,这个顶层设计具有前瞻性、引领性、先进性,至今依指导着甲乳外科的发展。



“抓两头带中间”错位发展

打造华山甲乳招牌



邹强的领导也是邹强的导师制定发展战略的时候,认为在大上海,周边兄弟科室都非常优秀,要向他们学习,但要错位发展,“人家优秀的地方要学,但不要去拼。”


在发展的前期阶段,甲乳外科除收治本学科的病人外,还要兼顾普外科的工作,但正是在这个时期,甲乳外科在发展策略的指导下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


“抓两头带中间”有许多层含义,首先是“抓早期诊断,抓晚期病人救治,兼顾常规性治疗”。抓早期诊断,主要是乳腺癌前早期诊断、癌前病变的探索。抓晚期病人救治,同时在乳房重建层面找到新的突破。


1992年,华山甲乳外科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不能扪及乳腺病灶的检出、立体定位与活检,成为远东第一家,对乳腺癌早期诊断和癌前病变的关注,如今看来仍是极为先进的理念。


“癌前病变的患者被‘捕捉到’是一个万幸,”邹强说,可以避免乳腺癌所有的后期治疗,我们不仅拥有好的超声和钼靶,还有医生发现病灶后做判断与取舍,给予一个合理的决策,是否进行手术干预。华山医院甲乳外科代代相传的理念非常朴素,就是不该做的事情不要做,“不要手术过度,也不能漏诊。”华山甲乳外科搜集了1000多例的癌前病变临床数据分析,也因此参与了中国版乳腺原位癌诊疗指南和保乳指南的制定。2001年,更是成立了华山东方乳房专科医院。


第二个“抓两头带中间”是甲状腺乳腺并举,注重两个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甲状腺和乳腺学科中间原来是一个空白,甲乳外科都与内分泌有关,肾脏疾病与甲状旁腺疾病相关,内分泌、肾脏疾病再加上整形都被华山医院“带中间”涵盖了进去。


1999年,甲乳外科开展了在超声引导下的乳腺微创手术,同期开展了外科治疗肾性甲旁亢,甲状旁腺亢进是肾功能衰竭血透病人的并发症,现在已经成为常规手术,当时却冒了很大的风险,“肾功能衰竭的病人需要全麻且有非常明显的血钙波动,”邹强说,当时手术风险和监测都需要探索。


第三个“抓两头带中间”是疑难疾病与高难度手术,还要兼顾微创美容。


“抓两头带中间”的顶层设计,巧妙的绕开了与其他专科医院“硬碰硬”的锋芒,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一举奠定了华山医院甲乳外科的优势与特色。



从活着到活好

从根治到美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抓两头带中间”的内涵被不断丰富,甲乳外科医生被给予了更高的要求。华山医院甲乳外科一直注重基础和临床研究,在邹强看来,发展科研是大型医疗机构一定要承担的责任,但所有的努力,反馈给患者还是要做好手术、治好病。


甲乳外科的病种主要是恶性肿瘤,如乳腺癌患者初诊初治大多数是在甲乳外科,随着恶性肿瘤的治疗进入分子时代,甲乳外科医生要达到肿瘤内科医生一样的诊断、治疗及用药能力。


在大外科体系下,缺少“主角光环”的甲乳外科被认为“术式、诊断、治疗相对不是太复杂”,邹强就是要在这个“小学科”中把诊疗做到极致,要求甲乳外科医生手术要精准、规范、兼顾美学。


因为乳腺的特殊性,华山医院甲乳外科将乳房重建作为抓手,乳腺癌患者受疾病影响,初期都将关注点放在疾病本身上,对外形不重视,但在邹强的临床工作中,这些病人事后都会因为失去乳房而懊恼、不适。


在邹强看来,人们对疾病的理解已和学科发展产生了“代沟”,传统理解要把乳房全部切掉,疾病才算彻底治疗,但乳房切掉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根治,反过来,乳房保留也不是保留癌细胞,现在的技术已经实现“小手术+放疗”就可达到根治效果。保乳手术和自体组织重建在手术方式上更为精细复杂,在治疗癌症的前提下,要把取组织的地方损伤降到最低,再造乳房要美观。


甲乳外科医生要有外科医生的技术,肿瘤内科医生的水平,还要有整形医生的能力,“技术+美学+内科治疗”邹强总结现代甲乳外科医生应该具备的能力。华山医院甲乳外科已经成为全国为数不多能够独立掌握所有的乳房重建术式的单位之一,在重建上追求完美,追求极致。


同时,华山医院甲乳外科也开展了腔镜甲状腺手术,从嘴巴里面下导管,或把开口位置移到乳晕,在达到同样治疗效果的前提下,技术上不断革新,兼顾美观和精细,颈部不留一点疤痕。



保证传统,持续创新


邹强是从普外科成长起来的专科医生,华山医院普外科对甲乳外科发展的帮助非常大,甲乳外科建立之初,没有从普外挖人、要人,而是十分重视人才培养。


当时邹强想要从事甲乳研究,但他的老师不能带研究生,其他学科的老师为甲乳外科的发展考虑,邹强考入研究生后,依然让他从事甲乳外科的研究,等邹强需要招博士,但当时自己还只是硕导,老主任又帮着他带博士,“我们是在普外科的帮助下成长起来的,”邹强说,得到了培养,受到了恩惠。


普外科对外科医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在学科未来发展的蓝图中,邹强认为“好的东西不能丢”,要继承华山医院外科传统,让年轻医生打好普外科基础,再踏踏实实做专科。除了把手术做好,甲乳外科额外要把手术做的“漂亮”之外,邹强也带领甲乳外科把重点放在恶性肿瘤的研究,特别是临床应用的转化研究中。


随着华山医院的不断发展,新的病房大楼已经开始建设,甲乳外科在医院的发展潮流中将得到更多的资源和更大的发展空间,床位数增加,规模扩大,在现有临床成绩的基础上,工作将得到进一步深入、拓展。


“未来我们会把甲乳外科的工作做的更全面、丰满、扎实。”这就是邹强踏踏实实的未来发展之路。





排版:胡海燕

编辑:贾薇薇

审核:尹晗


更多内容请点击: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地铁专列海报故事㉛|梁廷波:打造现代化国际一流医学中心展示窗口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地铁专列海报故事㉚|叶京英:守护百姓睡眠健康是我们的责任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地铁专列海报故事|张伟:悬壶济世心  妙手回春艺

致敬“8·19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 你我同行㉙ | 王树森:生命的回报是支撑我全力以赴的动力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地铁专列海报故事 ㉘ | 夏强:生命当如夏花,肝移植让天使再临人间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地铁专列海报故事㉗ | 苗青:顾大局  勇担当  扛起中医药战疫大旗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地铁专列海报故事㉖|互联网医疗拉近你我的距离——京东健康专家团队专访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地铁专列海报故事㉕|郑军华:百年仁济,与党呼吸与共,与时代共奋进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地铁专列海报故事㉔ | 张念志:打造三级中医药防治呼吸病协作网络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地铁专列海报故事㉓| 王绿化:肿瘤放疗“一哥”带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跑出医院建设“深圳速度”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地铁专列海报故事㉒|於子卫:做一个鲜活的人,每天都更接近梦想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地铁专列海报故事㉑ | 林丽珠:让肿瘤患者生命有长度,更有宽度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地铁专列海报故事⑳ | 陆舜:潜心创新疗法,造福“肺”凡人生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地铁专列海报故事⑲|刘启发:飞速发展的血液科与被打破的“血癌”禁忌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地铁专列海报故事⑱|吴志英:在源头上开展我们自己的创新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地铁专列海报故事⑰|徐虹:从起点把控罕见病

致敬“8·19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 你我同行 ⑯ | 潘世扬:创新诊断技术  助力健康中国

致敬“8·19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 你我同行⑮  | 陈晓春:“老来糊涂”不正常,老年痴呆症能防控可避免

致敬“8·19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 你我同行⑭|瓯江之滨“追毒”人 ——记周铁丽和她的“金刚”团队

致敬“8·19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 你我同行 ⑬ | 陈俊:我在“宛平南路600号”筑就国人的心晴港湾

致敬“8·19中国医师节” ⑫ | 王林辉:守护患者生命,关爱医师健康,助力健康中国

致敬“8·19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 你我同行 ⑪|侯凡凡院士:胸怀报国之志,常存济世之心

致敬“8·19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 你我同行 ⑩ | 张抒扬:用最柔软的心暖人  披最坚硬的铠甲战斗

致敬“8·19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 你我同行 ⑨ | 协和精神  协和方案  为患者筑起安全屏障

致敬“8·19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 你我同行⑧ | 李涛:精神医学正在迈向大舞台 创新性研究是根基

致敬“8·19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 你我同行⑦ | 郝晓柯:打造区域医学检验中心的“西安模式”

致敬“8·19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 你我同行⑥ | 张炜:中医药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大有用武之地

致敬“8·19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 你我同行⑤ | 罗素霞:守护肿瘤患者生命健康,是我对“健康中国”的承诺

致敬“8·19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 你我同行④ | 陈忠:带领血管外科走出“麦田中的木板房”

致敬“8·19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 你我同行③ | 丁向春:顺应时代发展,着力平疫结合“大感染”学科建设

致敬“8·19中国医师节”,同心共筑中国梦② | 朱玉龙:文化润疆,中医先行

致敬“8·19中国医师节”,同心共筑中国梦①|柳江:在全疆撒下“癌痛”规范化治疗的种子






《医师报》投稿公共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及微信朋友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电话:010-58302828-6808



目前1130000+医生已关注加入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