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被嫌弃的不看直播的顾客,及被忽视的经济逻辑

文刀米 文刀米 2023-04-08


朋友小A前段时间去一家线下店,花费一万四买了几样,结完账售货员又向她推荐了另一款售价一万五的高价单品,她很感兴趣,售货员强调之后有活动,接近6折,不过,这个价格必须在品牌自己的直播间才能拿到。售货员一再叮嘱她什么时候直播,后来开播前还给她发了链接。



被嫌弃的不看直播的顾客


她各种吐槽,本来有兴趣,在这一番操作下彻底熄火。她从不看直播,也不打算为了优惠去看,觉得品牌方这种做法又傻又傲慢。


这不是个例,将最低价放到直播间售卖似乎成了现在品牌的惯例做法。为什么一定要看直播才有优惠,从不看直播的人就不配有优惠?这不符合逻辑。


莫非品牌方觉得自己开直播是为了要收视率,捧红播主??还是为了要顾客打赏???

显然都不是。


品牌自己开直播就是为了卖货,这么简单的事情为什么要搞这么复杂。既然6折能卖,对于不看直播的人直接给个开团链接满人数就成,不满就撤,或者给个时间定时定量上架,抢到就有抢不到拉倒不好吗?


我们把这个本来并不复杂的事情简单捋一下。


到现在,看直播的人群,不管是哪个平台,淘宝、抖音等基本稳定,不会发生特别大的变量,看的人反正就看,最多可能从这个平台跳到那个平台,从这个主播跳到那个主播,但不看直播的人本身就不爱看直播(单指购物,不包括知识类等其它)。


相对来说,直播消费是冲动型消费,本来不想买的东西看了直播可能就买了,量显得特别大,品牌方就喜欢这类顾客。(有例外,宠物生意就是例外,这个比其他类目更需要直播,但这个行业不在讨论范围)


想要依靠直播来抓住冲动消费很好理解,那品牌方就去好好争取这部分看直播的人群,什么互动多平台方流量给的多,等等操作方式该怎么办怎么办,想怎么卷就怎么卷。


但有两个池子,一个看直播的池子,一个不看直播的池子。

你服务好看直播的池子,不看直播的池子里顾客就不要了吗?就不用服务了吗?就不配拥有优惠了吗?


对于不看直播的人来说,能讲出一大堆直播的缺点,首先是非常非常浪费时间,另外,现有的直播模式所带来的沟通服务并不让他们满意,甚至觉得厌烦。换个角度,这类顾客需要的沟通成本其实相对要低。但是品牌非用优惠吸引他们去参与超强沟通的消费模式,不仅仅是可能没效果,甚至可能起反效果。


现在好多行为,都是跟风一顿搞,不考虑基本逻辑。


之前网络流传一篇文章,说李佳琦搞死了双十一,这个逻辑不对,直播用户和双十一用户哪有那么高的重叠,把直播销售的辐射范围夸大太多。


双十一有它自身的问题,也有消费心理变化的问题,从经济角度来说基础问题是产能过剩,长期积压的产能过剩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双十一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销售库存,在产品上对消费者的吸引逐年减少,疫情后为了解决更为严重的产能过剩的问题,大力度的折扣活动几乎每个月都在做,虽然双十一可能还是全年最低,但能带来的低价刺激已经非常小。


以前之所以双十一能起作用,低价是唯一驱动,但是为了缓解产能过剩这个基础原因,逐年产生很多相对应的解决方案,低价卖货直播只是其中的一环。这里说的相对应的方案不一定是主动产生,很多时候是被动产生。



从产能过剩到直播的兴起


来捋一条大的逻辑线,可能更好理解。


早些年,网上对淘宝的抨击极其强烈,说淘宝逼死了中国的实体经济(标题党就喜欢用这种标题)。这个因果关系成立吗?到今天,一些较底层的社交平台依旧存在这类言论。


淘宝等线上销售平台在实体经济的发展中扮演什么角色?


(我非常敬仰的)温铁军教授讲过中国经历的几轮产能过剩危机,第一轮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导致的,第二轮的起始是2008年金融海啸导致2009年全球需求下降,资本主义国家生产过剩,我们是产能过剩,国家用新农村建设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这个大的局面之下,存活以及壮大的事物一定符合大的发展规律,并具备技术支撑。


在销售渠道方面存活并且壮大的事物有什么?


首先有淘宝。


中国最早的网购平台是易趣,那是在1999年,淘宝在2004年开始以CTC模式一家独大,但真正全民普及网购就是在2007、2008年。淘宝不生产产品,不是制造业,只是一个虚拟的交易平台,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可不就需要能卖东西的事物吗?


不是淘宝的出现搞垮实体经济,是产能过剩实体经济不行了,然后经济需要发展自然选择了淘宝这类交易平台。


当年那么多人对淘宝喊打喊杀,国家也多次说要支持实体经济,防止经济脱实向虚,那为什么不向电商下手?

恰好电商是实体经济的友军,甚至可以说援军啊。


那为什么1997年的产能过剩没有逼出淘宝来。这道题太简单,没有技术支撑,它首先需要网络、电脑的普及,另外,需要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和能力。


网购比线下销售有着明显的优势,方便消费者更轻松的找到心仪之物,这就符合消费者需求,同时也符合当年我们已经习惯了在网络接收各类信息,购物本身就是对商品信息的一种接收和反馈。

人们购物的基础需求不外乎更便宜和更好两个方面,在线上平台刚崛起的阶段,一定是先满足更便宜的这个需求,因为这个需求是更广泛的需求,同时大家对新生事物更容易从低价商品开始入手。在满足了更便宜之后,全盘接受这个模式之后,才会向其他要求蔓延开始,所以后来有了天猫,它能活下来一定是顺应了市场需求和经济逻辑。


温铁军也说了,2008年开始的产能过剩问题解决得并不彻底,2012年几乎所有原材料出口国都不太行,这时候实体产业又没有出路,我们国家的资本从实体经济撤出来,轮番去搞了股票、搞期货、搞房地产。


与此同时,电商一直蓬勃发展。2009年诞生了只有27个品牌参加的双十一,到2010年参与品牌翻到711个,大家必须去抓新的销售渠道,而这个渠道因为自身便捷等特性激发消费者购买力。


这些年大力发展了很多解决产能的事物,也就是跟卖相关的,这些事物又与技术的发展相辅相成,比如,后来的微信公号、短视频的发展等等,不管是什么,最终都殊途同归,卖货。

也就是说,这个社会出现的几乎所有新玩意,最终都去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了。明星卖货、网红卖货、教授卖货、老板卖货,每个普通人对通过互联网手段走红的终极目的理解就是,卖货。


核心根源,产能过剩。


全社会在主动或者被动出现各种“销售商”,大家都在变成渠道。


那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五花八门的渠道被经济发展需要、被创造,那制造端的产品呢?


放到时尚产业来谈,我们主要靠产品的更新换代去激发购买力,这种更新换代无非就是不停的出新产品,越来越快,快一点,再快一点,所以快时尚在一段时间内打法很有效,大家也都去搞。

与此同时跟着增长的是什么?

产能...


写到这,我脑壳疼。


时尚消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浪费型消费,一方面使劲造,一方面使劲买,可是衣服这种东西不像食物可以吃到肚子里转成养分最后变成屎排出来还能搞点有机肥料,衣服的结局就是垃圾,所以在这种基础上,增加服装的多次循环就很有必要,又有了看似减少浪费的二手交易平台,以及从生产端降低浪费的可持续生产等。


我们搞时尚的干嘛要懂这个?

我最开始只看设计和艺术,后来看时尚史,到了时尚史里就发现得看经济,看了经济后就发现宏观经济看起来宏观,但是可以解释很多很多问题。


卖衣服为什么有的品牌好卖有的不好卖?我说过没有新设计了,这点不用杠,虽然现在写设计写得少,但是不代表不了解。在没有新设计元素、新设计方法、新设计风格的情况下,市场为什么选这个品牌不选那个品牌?未来消费者的消费伦理一旦建设成熟,意识到自己买的最终是垃圾,那怎么避免不买垃圾?


上一篇我写的公式是美学需求+使用需求,这篇修正一下,应该是心理需求(或者精神需求)+使用需求,因为美学需求包括在心理需求之内。这种需求是发生变化的,只有符合这种变化才可能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

而且,老板做某些决策的时候会更清晰,往小了说,回到本文开头,别把不看直播的顾客强行往直播里赶,除非你能拿出不让人觉得浪费时间的本事,否则你就是在浪费时间,往大里说,比如资本的流向,比如新业态会在哪。


疫情后,国家进一步强调国内大循环,而且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重要战略,所以你看,疫情后本土服装品牌出来了不少,符合大方向,符合民意。

在这个背景下,温铁军认为乡村振兴最能够形成新生产力,当然他是搞三农的,一直强调的都是农村经济,现在的要求是这种新生产力要与绿色投资相配合,毕竟中国开始向生态文明转型,那么这些政策对时尚业有没有影响?

内循环我们已经看到了,接下来,振兴农村+生态文明+时尚业,这三块可以加在一起得出个答案吗?


可以。但今天就不说了,哈哈哈哈哈哈哈。


最后,感谢政府吧,现在好多政策的核心目的是什么?是共同富裕,这也就社会主义国家干得出来,可能我们生活在一二线大城市人部分人反而觉得自己蛋糕被动了,不是的,从经济角度来说,农村振兴了才能形成新的购买力,国家搞了那么多基础建设为国内循环制造了条件。是好人呐。



以上仅供参考,欢迎讨论。



近期推送

借太平鸟分析一下市场逻辑和隐忧》快看

一款轻便好用的包,怎么耍酷20年?》居然是第一次写三宅一生

“年轻人都想当博主,不好好工作”》留言也精彩

易主换帅后首秀|本土元老级少女风设计师品牌能回巅峰吗?》关于少女风探讨(下)

少女风终于内卷了吗?》关于少女风探讨(上)

面临“社死”的JNBY背后:设计的边界和舆论的边界

Dior爆发史》应该没有别人这么写了吧,我怎么写得这么好。。。

谁是下一个中国时尚业巨头?》近期最喜欢的一篇分析

鸿星尔克能否接住这汹涌而至的“野性消费”,而一跃成NO.1?

清代第一“潮牌”主理人有多牛》非常小众的宝藏艺术家

Dior 新秀算抄袭吗?》设计分析

这是什么神仙中国风!》超爱的艺术家专访

抖音没发现,手里有制霸未来时尚业的秘方》立稿为证,这个未来会不会来

Balenciaga的审丑与审美》是根据我在中国丝绸博物馆讲座内容修改的稿件



欢迎转发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在公号回复商务合作查看相关明细




是本人,不接受反驳


文刀米,媒体人、策展人、设计顾问,曾获中国时尚大奖年度最佳时装评论员。

自我包装完毕。

其实就是一个喜欢写稿、设计、画画、沉迷于自己厨艺无法自拔的吃货,在避免社交方面也有很强的功力。



微信公号:文刀米

 微博:文刀米呀  

联系:mina516@163.com

另有一堆同步更新的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