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CAN

其他

热带雨林计划 | 可再生能源科普专项资助招募!

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中,可再生能源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能够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通过提供清洁能源替代方案显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调节能源生产与消费模式,在能源转型进程中减缓气候变化,提高全球气候变化适应能力。科莱美特“热带雨林计划(第15期)·可再生能源科普专项”面向18-35岁青年,支持青年了解可再生能源发展进程及其应用,参与可再生能源的讨论与学习,并开展相关科普与传播。本次计划为每项入选申请提供不超过1000元资金支持,具体如下:资助周期项目申请于2024年10月15中午12:00日截止,所有申请者需要在2024年10月31日前完成项目工作并提交相关材料。资助内容获得资助的青年需要围绕以下专题开展行动:1、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参访调研:通过参访可再生能源企业工厂,了解可再生能源发电原理及运营机制,并形成参访调研报告。举个例子,薇薇对可再生能源领域感兴趣,想通过企业工厂实地参访更多地了解可再生能源议题,并且计划用视频、图文或直播的方式记录。那么,她可以申请热带雨林计划支持她的交通费用,并形成传播文案作为产出。参考:中广核核电基地不定期开放公众体验日。科莱美特组织社群伙伴参观隆基绿能智慧能源展览馆2、分布式光伏的应用调研与传播:开展分布式光伏应用场景调研,通过导赏、社区宣传、讨论分享会等形式进行讨论与传播。举个例子,阿田对分布式光伏感兴趣并且做了资料整理,并且通过所在社团在学校摆摊宣传,那么,她可以申请热带雨林计划支持宣传海报印刷。如果她计划在摆摊时开展知识问答等互动活动,也可以申请热带雨林计划购买小奖品。再举个例子,小漪了解到本市有几个小区都使用分布式光伏,于是计划组织几位同学前往调研,了解其应用情况。调研结束后,小组基于此开展讨论会,或用学到的知识内容来设计五张宣传海报,张贴在社区宣传栏。这个过程所需要用到的交通费、物料费都可以申请热带雨林计划的支持。参考:成都光伏停车场深圳南园绿云屋顶共建花园3、青年参与可再生能源学习与讨论:调动青年参与可再生能源学习与讨论,通过讲座、分享会、工作坊等形式聚集青年,思考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与应用。举个例子,阿芳一直很想开展气候变化与可再生能源的讨论,于是邀请几位朋友一起设计了一个主题工作坊,开放给青年伙伴报名。那么,组织这次活动需要的场地费、物料费都可以申请热带雨林计划的支持。科莱美特青年能源与气候变化峰会现场资助理念1、科莱美特热带雨林计划鼓励短、频、快的实践,在资助周期内将快速审批。2、科莱美特热带雨林计划支持新手开展尝试。3、科莱美特小额关注系统的知识和具体的事情。4、做很重要,错不要紧。5、要有公共服务精神哦!资助额度1、单次不超过1000元。2、不进行重复资助(如果该活动已经获得其他资金支持,则本项目不能重复支持)。3、不支持劳务费。资助流程1、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填写申请2、申请时间为即日起至10月15日,每两周审批一次3、资金获批后完成签约即可开展实践4、在实践结束后3天内,并不晚于10月31日中午12:00提交总结(含财务票据、心得、照片)5、总结验收后发放资助(特殊情况可沟通)支持方工作团队文案
8月11日 下午 9:07
其他

7月27日@成都 | 第46期气候派对:来看我们的气候戏剧!

7月27日,科莱美特将在成都空舟美术馆上演论坛剧场《断电》。这部剧以高温限电为主题,我们期待带着它和你一起探讨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和解决方案。剧场背景随着全球气温上升,区域性高温干旱已愈演愈烈。一方面,电力需求持续上升,另一方面,部分以水力供电为主的区域发电能力断崖式下跌,在这种情况下,电力供需失衡导致了严重的缺电现象。面对用电危机,一些不得不采取的限电措施影响到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如何理解和应对?空舟美术馆论坛剧场不仅是一场戏剧表演,更是一次深入的互动和讨论。我们的主创团队由来自全国各地的专业人士组成(点击查看创作团队),他们在应用戏剧、社区教育和气候传播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欢迎大家来到现场,一起观看,一起讨论。故事内容来自都成市的张亮亮是一个生活在城市里的IT工程师,好不容易买个新能源电车但高温限电下为了充电出行变得更加艰难,公司空调停摆工作压力却愈演愈烈。由于限电电梯无法运行,在25楼办公的张亮亮选择了午餐外卖。空舟美术馆外卖员李国强接到了此订单,明明送到了外卖,最终扔收到差评、情绪崩溃。高温限电下谁又是受压迫者?谁为此生活饱受困扰?普通居民将如何应对?活动信息活动时间:2024年7月27日星期六
7月17日 下午 9:29
其他

7月21日@北京 | 第44期气候派对:北京桌游局!

7月21日,科莱美特一整天都要在北京27院儿玩耍啦!上午,我们将开展一场“打破气候迷思”的气候派对(点击查看详情)。下午,我们想邀请大家一起来玩翻云覆雨手气候变化桌游!27院儿坐落在北京东城区,大家不仅可以来这里参加气候派对,玩气候变化主题的桌游,还可以在这条胡同路过梁实秋故居。23年,科莱美特在27院儿开展了“我和我的气候身份”展览,这里附近的老知青餐厅、鼎源斋涮肉、和润田园蛋糕也都帮大家探过店啦,既实惠又好吃!科莱美特在27院儿和大家一起玩翻云覆雨手气候变化桌游关于翻云覆雨手气候变化桌游“翻云覆雨手”气候桌游是由科莱美特气候青年自主研发的一款以气候变化为主题的教育桌游,为广大关注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生态环境保护的青年和教育者提供了一款低门槛、高参与的严肃游戏。在这款桌游中,玩家分为海洋国和陆地国两大阵营,以农场主、工业党、商人或学者的身份进行文明重建。在重建的过程中,玩家除了可以体会到谋求发展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微妙平衡(或失衡),还能体验到不同行业身份、国度立场所带来的矛盾张力;玩家将在一次又一次的艰难取舍中反思个人、社会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如果你对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主题桌游感兴趣,那就不要错过这次气候派对啦!期待与大家在线下见面,共思共议,在气候变化桌游中感受翻云覆雨手,一起思考气候变化下的人类该何去何从!主持人田延青科莱美特项目官员翻云覆雨手气候变化桌游合伙人活动信息活动时间:2024年7月21日星期日
7月14日 下午 5:26
其他

last call | 7月4日线上第42期气候派对:高原牧区气候适应——以三江源社区为例

沃土气候田野营2024·王金庄第二轮招募将在7月5日18:00截止,请感兴趣的同学抓紧时间报名啦!(点击查看详情)第一批通过招募筛选的伙伴已经开启了线上专题理论学习,上周已经完成了“地方性知识应对气候变化”主题探索。本周我们继续通过文献导读、专题讲座和小组研讨的方式展开关于高原牧区社区气候适应的专题学习。
7月4日 下午 8:14
其他

7月4日@线上 | 第42期气候派对:高原牧区气候适应——以三江源社区为例

沃土气候田野营2024·王金庄第二轮招募将在7月5日18:00截止,请感兴趣的同学抓紧时间报名啦!(点击查看详情)第一批通过招募筛选的伙伴已经开启了线上专题理论学习,上周已经完成了“地方性知识应对气候变化”主题探索。本周我们继续通过文献导读、专题讲座和小组研讨的方式展开关于高原牧区社区气候适应的专题学习。
7月2日 下午 7:08
其他

6月27日@线上 | 第41期气候派对:走近村落——人类学观察与地方知识

沃土气候田野营2024·王金庄启动啦!第一批通过招募筛选的伙伴已经开启了线上专题理论学习。营员们正在围绕“地方性知识应对气候变化”主题开展探索,通过文献导读、专题讲座、小组研讨的方式建立基础议题认知,了解农村视角下气候适应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目前,第二批招募正在进行中,欢迎各位对沃土气候田野营感兴趣的伙伴报名!(点击查看详情)人类学家格尔兹认为,文化是由身在其中的人所编织的意义之网。地方智慧是文化意义的具象,也是走近异文化的窗口,无论街角社会,或隐世村落,都由“不可翻译却具有文化特质的地域知识”编织着密密麻麻的网络,表达当地人的生活世界。
6月27日 下午 12:48
其他

6月27日@线上 | 第41期气候派对:走近村落——人类学观察与地方知识

沃土气候田野营2024·王金庄启动啦!第一批通过招募筛选的伙伴已经开启了线上专题理论学习。营员们正在围绕“地方性知识应对气候变化”主题开展探索,通过文献导读、专题讲座、小组研讨的方式建立基础议题认知,了解农村视角下气候适应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目前,第二批招募正在进行中,欢迎各位对沃土气候田野营感兴趣的伙伴报名!(点击查看详情)人类学家格尔兹认为,文化是由身在其中的人所编织的意义之网。地方智慧是文化意义的具象,也是走近异文化的窗口,无论街角社会,或隐世村落,都由“不可翻译却具有文化特质的地域知识”编织着密密麻麻的网络,表达当地人的生活世界。
6月24日 下午 5:05
其他

桌游合伙人成都招募 | 用一套桌游,开启你的气候行动!

2022年10月,我们在重庆举办桌游合伙人培训(后来临时转到线上),也是在那时认识了不少来自成都的社群伙伴。上个月,我们带着第五期气候共学营营员来到眉山玉蟾寺村开展社区调研,又联合三位成都的桌游合伙人举办了第40期气候派对“从在乎到行动”。(点击查看5月月报)几位参加了22年桌游合伙人培训的成都伙伴,创造性地制作了不少小道具,帮助参与者理解桌游、更快上手,我们看呆。成都有非常独特的市民文化,院落、喝茶、侃大山、摆龙门阵,巴适又安逸,用我们桌游合伙人小米洲的话来说就是“少不入蜀,东北人毕业后留下来工作,就再也不想回去、也不想去任何其他城市,干脆在此定居!”
6月21日 下午 11:39
其他

沃土气候田野营第二轮招募 | 邀你走进太行山脉悬田画卷

2024年8月,我们将带领20-25位气候行动青年前往河北邯郸涉县王金庄的活态农业遗产了解当地种子银行走访那里人与毛驴的故事记录太行山精神下的创造的“天门悬田”扫码报名“阅读原文”也可获报名表沃土气候田野营做什么?01专题理论学习线上学习,分为两大板块四次课程。第一大板块是议题知识,营员将就地方性知识应对气候变化主题进行导读、小组研讨,建立基础议题认知,了解农村视角下气候适应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第二大板块侧重田野调查方法及应用,主要包含田野调查方法、口述史、传播等技能学习。议题知识6月27日主题一:地方性知识7月4日主题二:高原牧区的气候适应——以三江源社区为例田野调查方法及应用7月18日主题三:如何开展口述历史工作7月25日主题四:让调研产出被更多人看见——从科莱美特传播经验出发02线下田野实践打通线上共学知识与线下实践,在一线社区场域开展田野调查。在导师、当地社会组织的支持下,向王金庄学习,感受并记录活态农业遗产的地方性智慧,了解当地农作文化,学习独特旱作石堰梯田系统的种植、灌溉、收获过程。
6月20日 下午 9:21
其他

科莱美特招聘项目助理

注明姓名和意向岗位,简历和照片放附件,邮件正文请统一格式——·
6月4日 下午 7:21
其他

5月27日@成都| 第40期气候派对:从在乎到行动

成都,我们终于要来了!科莱美特将在成都举行系列活动:正在招募的气候戏剧主创志愿者,计划将第一次展演放在成都;而目前正在进行的玉蟾寺村调研,就在成都旁边的眉山;今年,我们还计划在成都举行一场桌游合伙人培训,期待与成都的伙伴们多多交流!将于下周一(5月27日)举行的气候派对,我们诚邀对气候变化、生态保护感兴趣的成都朋友们,一起来到YMCA办公室(据说是一栋可爱的小房子)聊天漫谈,谈谈你对气候变化的感知、你对气候传播和气候行动的理解和经验,如果你对科莱美特如何调动青年参与应对气候变化,也欢迎来看看我们。这次气候派对除了有秘书长思璐,我们还邀请了3位常驻成都的桌游合伙人。她们都参加了2022年重庆场的桌游合伙人培训,是三位有教育经验、有号召力的女性,我们都很期待听到她们分享在过去两年如何用翻云覆雨手桌游在社区、社群开展气候行动,并开发了很多适应当地社区、社群的辅助工具,相当于是二次创作。除此以外,顺顺还会给大家带来一本新书。她刚刚报名了《关于气候变化的10个误解》领读活动,带着领读5场的任务,会先来完成第一场,现场给大家展示这本书并介绍其中2个关于气候变化的误解。有时我想,为什么顺顺要报名做领读人?正如这三位分享者为什么要主动成为桌游合伙人,在参加培训后肩负起完成6场桌游的任务?大概是因为相信和热爱,相信社区、社群的力量,热爱自然与地球,从在乎到行动,就在起心动念的一瞬间。因此,非常欢迎大家行动起来。你对气候变化的关心和参与,始于足下。过来,参加下周一晚上的活动吧!活动信息时间:2024年5月27日星期一
5月26日 下午 8:57
其他

5月27日@成都| 第40期气候派对:从在乎到行动

成都,我们终于要来了!科莱美特将在成都举行系列活动:正在招募的气候戏剧主创志愿者,计划将第一次展演放在成都;而目前正在进行的玉蟾寺村调研,就在成都旁边的眉山;今年,我们还计划在成都举行一场桌游合伙人培训,期待与成都的伙伴们多多交流!将于下周一(5月27日)举行的气候派对,我们诚邀对气候变化、生态保护感兴趣的成都朋友们,一起来到YMCA办公室(据说是一栋可爱的小房子)聊天漫谈,谈谈你对气候变化的感知、你对气候传播和气候行动的理解和经验,如果你对科莱美特如何调动青年参与应对气候变化,也欢迎来看看我们。这次气候派对除了有秘书长思璐,我们还邀请了3位常驻成都的桌游合伙人。她们都参加了2022年重庆场的桌游合伙人培训,是三位有教育经验、有号召力的女性,我们都很期待听到她们分享在过去两年如何用翻云覆雨手桌游在社区、社群开展气候行动,并开发了很多适应当地社区、社群的辅助工具,相当于是二次创作。除此以外,顺顺还会给大家带来一本新书。她刚刚报名了《关于气候变化的10个误解》领读活动,带着领读5场的任务,会先来完成第一场,现场给大家展示这本书并介绍其中2个关于气候变化的误解。有时我想,为什么顺顺要报名做领读人?正如这三位分享者为什么要主动成为桌游合伙人,在参加培训后肩负起完成6场桌游的任务?大概是因为相信和热爱,相信社区、社群的力量,热爱自然与地球,从在乎到行动,就在起心动念的一瞬间。因此,非常欢迎大家行动起来。你对气候变化的关心和参与,始于足下。过来,参加下周一晚上的活动吧!活动信息时间:2024年5月27日星期一
5月23日 下午 8:15
其他

气候田野营招募 | 小满入川,看见乡村气候(5月23-27日)

发现乡村存在的问题,是微小的一步,也是不可或缺的一步。5月23-27日,我们将带领气候共学营的伙伴来到四川眉山青神县玉蟾寺村,开展气候变化主题社区调研,捕捉和记录农村气候变化的故事。本期调研将开放6个体验名额,诚邀期待积累气候变化主题调研经验、走访四川乡村社区、近距离了解青年赋能工作的伙伴参与。在5天的调研中,我们将在一个具体的农村社区中,了解该村在过往几十年所开展的气候适应实践,重点关注气候适应下的农产业转型。2000年左右,当时的玉蟾寺村以巨桉种植为主,但因为种植过程带来的土壤水分严重流失,村子从2010年从战略上进行调整,转为进行竹林种植,后续增加了柑类主要水果种植。经过产业调整后,村民的营收增加,产业逐渐完善,拥有完整的供应链。玉蟾寺村所在的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竹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记载,青神县的先民竹编簸箕养蚕,编竹器用于生活。青神以平面竹编、竹家具、竹灯笼、竹造纸为代表的竹产业享誉海内外,成为中国“竹编之乡”。近几年中国竹产业博览会均在青神举办,2020年中国国际竹产业交易博览会在青神举办。图源:青神县人民政府融媒体中心2023年,四川海惠助贫服务中心执行的“青神县促进留守妇女经济发展”项目在玉蟾寺村落地,期待通过可持续生计和生态适应,来改善当地农户的生计状况,提高社区的恢复能力,促进生态恢复,推动村庄的可持续发展。在这样的气候条件和产业历史背景下,玉蟾寺村如何积极寻求社区生计的发展,而社会组织的介入,是否为乡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助益?这些都是我们在本次调研中实地探讨的。适合人群-
5月8日 下午 9:03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直播预告 | 青年如何通过编译技能参与进气候变化行动?

本周气候声量直播间将在4月18日(周四)晚19:30开播,大家不要记错时间啦!感兴趣的伙伴请点击下方的预约/观看按钮锁定直播间!(如果直播已经结束,可以点进去选择“直播回放”)欢迎大家今晚来看直播,与我们互动!科莱美特开始做内容编译啦,欢迎大家阅读转发我们近期编译的文章!作为一家关注气候变化和青年发展的公益机构,支持青年结合自己的专业和兴趣,探索属于自己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路径,既是科莱美特的工作日常,也是科莱美特的价值使命。而气候变化这个看似宏大的议题,也需要抽丝剥茧,通过更加具体的议题和呈现方式落地在青年面前,使得青年从一篇文章、一次直播、一期播客开始思考,气候变化与自己的距离,自己参与气候变化行动的可能。在科莱美特近期新开启的内容编译工作中,我们招募了一群关心气候变化的青年作为志愿者,通过她们的兴趣和技能——翻译,和我们一起参与进日常协作中。迄今为止,她们已经从早开的樱花、厕纸浪费、素食与污水处理、城市绿地与夜间高温等角度出发产出了编译内容,探讨了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物与气候变化之间的联系。点击图片阅读最新内容编译文章通过内容编译开展气候变化科普工作的公益机构如何进行内容选题?作为志愿者的青年们,在关心哪些气候变化下的议题?进行一篇文章的内容编译,都有哪些工作环节?具体的日常工作中,她们都是如何进行具体的协作的?参与其中的她们,会如何和身边的伙伴讨论气候变化议题?她们为什么会参与进气候变化相关的志愿工作?她们又是如何通过自己的专业和兴趣探索出了属于自己的行动路径?对于想要通过编译的方式,思考气候变化议题的伙伴,她们都有什么建议?日常的编译工作中,她们都会使用怎样的工具开展工作?参与进科莱美特青年工作组的她们,对于气候变化有没有新的认识和感受?4月18日(周四)晚19:30,科莱美特青年邀请到青年工作组参与编译工作的伙伴们来到直播间做客,她们将基于日常协作分工、青年关注的气候变化议题、青年如何通过自己的技能参与进气候变化行动展开,分享她们关于气候变化议题的思考!更多精彩细节,快来扫码预约直播,与直播间嘉宾面对面交流互动吧!
4月18日 下午 2:09
其他

劝退女性认识气候变化的理由

正值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为了让广大青年女性少走“弯路”,我们作为一家以青年发展为己任的公益机构,特备此礼,烦请诸位,凡是见到想要投身气候变化减缓与适应行动的女性友人,务必耳提面命,将以下“劝退”理由细细讲来。理由一:女性,尤其是不发达地区的女性是气候变化中的脆弱群体气候变化加剧的阴影并非平等地投射在每个人参上。在与气候变化短兵相接的农业部门,女性成为了主要劳动力。UN
3月8日 下午 7:13
其他

农业女性化,给农村女性带来了什么?

在我国过去的小农社会经济生产关系里,农业生产当中的性别分工以“男耕女织”为主,男性由于体力较强承担了更多的田间重活;体力较弱的女性更多参与户内的家庭劳动如纺织等基础活动。但在不同时期,女性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的角色远不止于此,且在不断发生变化。学界就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男性农业劳动力转移,女性在农业生产劳动中承担更主力的角色而言,提出了“农业女性化”的概念。在“农业女性化”的现象下,留守农村务农的女性比起外出打工的男性,对自身周边自然环境的认知更深,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更加密切,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与利用强度也逐渐提高。本文是气候共学营第四期的学习成果,旨在探讨女性在社会性别角色中的变迁,农业女性化的各种研究分化,以及女性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女性角色的时代变迁:生产力变化引起的劳动方式改变远古社会,人们靠采集狩猎和采集为生,男人主要从事更危险和需要体力的狩猎劳动。女性从事较稳定的采集工作,由于女性在母系氏族中作为血缘关系纽带存在,故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这种古老的劳动性别分工以生存和生命延续为目的。此处所指的“延续”既是指个体生命的长度,更指代际延续。随着工具的使用以及石器时代的开启,人类开始“刀耕火种”,依靠人力、畜力和简单工具进行耕作的农业和传统手工业。这种生产方式包含大量的重体力劳动,因此男性劳动力成为社会生产的主力,也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和拥有者。所以,社会财富的分配是根据男性的意愿来分配和传承给后代的。男耕女织。图源:网络封建时代的女性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参与在民歌等史料中可见一斑。《诗经》中有提到的女性参与的工作就包括:饲养家禽家畜,采集植物茎叶以供药用、食用,采摘桑、麻、葛等用于纺织,田间送饭及参与田间劳作,拾滞穗,舂米等。据人类学和考古学研究,畜牧业的发生与女性息息相关。除去犬的驯化外,其他动物的驯养可能都是由女性完成的。采集野生植物是先秦时期农业家庭女性重要的季节性工作。春天的野菜,秋天的蘑菇、野果等是农业家庭生活的重要补充。黍稷之类农产和妇女的关系也比较深。反之,男子和狩猎的关系也比较密切,最初男女的分工并不是“男耕女织”而是“男猎女耕”。古代耕作的主力是男性,女性是农业劳动的重要辅助者,她们在兼顾家内劳动的同时也在农业生产中从事播种、除草、浇水、收割等。特别是在播种、收获的农忙时节,女性会广泛参与到农事活动中,并没有严格的“男耕女织”界限。如果是丈夫不在,只有寡妻的时候,更得靠女子独立耕作。唐代石窟壁画中也有反映妇女忙于农事的场景,如榆林第25窟中的一幅唐代壁画《弥勒经变》即表现了弥勒世界“一种七收”中犁地、播种、收割、扬场等耕获场面,其中负责播种和扬场即是两名农妇。到了清代,渐渐发展出“男女并作”趋势,原因在于人口不断增加,人均耕地递减,农民实行精耕细作或改变种植方式以增产来弥补损失。譬如,北方从一年一熟改为两年三熟;南方实行一年两熟、三熟,或由旱作改种水稻。增产需要增加单位劳动力的投入。“男女并作”不仅指女性参与种植耕作,同时包括男性参与到原本属于妇女的劳作顷域如蚕桑、棉织等。农业生产需要遵从季节性规律,劳动集中于种收时节。“紧抓农时”“抢收抢种”,都显示出时间对农耕的重要性。农忙时节,家中男子要全数上阵,妇女乃至老小也得参与其中。农耕的一种一收,最关乎一家人全年的生计,必须“男女并作”。这在江南至少从明代起已成惯例,即使在清代也难改变。“妇织”也不能完全排除男子的参与,除了农闲时帮助纺纱,有些工作如经纱、上纱等,本属男子的强项。在相对偏重专业分工的条件下,采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劳动,应是清代江南小农家庭农场的基本生产模式。新中国成立后,妇女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妇女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卫生、体育、法律等各个领域都有杰出表现。在农业上,农村女性会更多地接触到种子和土地,她们相比起她们的前辈们会更有意愿去保有地方独有种子,进行农事活动。小结:生产方式决定了财富积累的方式。现代社会财富的积累来自生产效率提高和商品交换。但是在传统社会,财富积累主要来自于土地和劳动力。积累财富主要有两条途径:扩大可耕作土地和生育人口,核心是提高家庭人口数量,尤其是男性,扩大可耕作土地,包括新开垦土地,兼并已有土地和争夺耕种土地所需的一切其他资源,比如争夺灌溉水源。这些都是男性为主力的活动,实际上往往取决于成年男性的数量。虽然女性也可以依靠轻体力劳动,如纺纱织布、家庭养畜禽来换取粮食维持生存。但是,这种生产方式仅是在明清的松江地区小范围存在。它存在的前提是因社会分工而产生的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社会依旧以重农主义为基础,商业只在少数地区相对繁荣,大部分地区尤其是乡下,人们的生存来源仍依靠种植业和传统手工业,自给自足。新中国建立后由于经济体制与思想意识的变革,女性在经济、政治、受教育水平及婚姻家庭状况等方面发生改变。中国女性社会地位变化的特征表现在四个方面:就业状况从结构单一到领域多元;政策倾斜从保障生存到保障发展;受教育程度从学历较低到高层次提升;婚姻获得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中国性别角色从“男主外女主内”到“男女共同承担”转变,社会性别观念逐渐向“男女平等”过渡。“农业女性化”:时代变迁后的性别角色发展脉络农业女性化,指的是农村农业生产和农业劳动越来越多地由妇女承担和完成的现象,也意味着农村人口结构的变化,女性正成为农村人口的主体。农业女性化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下,农村出现大规模剩余劳动力的条件下形成的。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生产力,同时也提高了劳动效率,相比起新兴城市,农村所需要的人才结构单一且需求量固定,大批青壮年出走农村去往城市找寻新工作。在农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先男后女、重男轻女”等带有性别歧视色彩的落后观念限制了农村女性获得受教育权等方面的限制,造成农村男性和女性在受教育机会和水平上的差距。于是,女性选择在更早的年龄进入田地,并留守在农村,承担较繁重的家务劳动。即便农村女性流入城市就业,缺乏知识和技能背景往往使她们就业的稳定性较差、工资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女性留守农村的选择,催生出“农业女性化”的现象。在河南的弘农书院,农村妇女充当着主持和发展社区合作社的领袖角色。图源:春雨合作社女性视角下的小农伴随着农业女性化的现象,女性也越来越多地在各种本土生态环境和文化的保护中发挥着作用,包括但不限于保护留存本地老种子,以及常年耕作培养出来的对环境风险的感知。现代化农业对高产品种的追求逐渐变成对单一优势品种的依赖,不利于作物抗病虫和本地生态的可持续。多样性的种子系统是品种选育不可缺少的来源,保护和恢复本地老种是为了维持种质资源的多样性,筛选培育出适合本地气候的种子,增强社区适应气候变化的韧性。地方品种的保护,离不开农民的积极参与。广西马山古寨参与式选育种项目成功动员了村民妇女组成小组,与广西农科院的老师交流种植技术经验,保育了12个玉米地方品种与部分蔬菜老品种,建立了社区种子资源库,并与其他社区分享培育成功的品种。管理种子库为当地妇女,使用种子库资源的村民大多是妇女。滇西北山区的石头城村农作物品种数量丰富,但在1993年-2013年这20年中当地农家品种流失加剧,品种日趋单一。2013年石头城村成立参与式骨干小组,广西农科院的老师实地指导玉米的参与式选育种试验,小组里的2位妇女掌握了玉米杂交技术,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种植环境培育出了新的品种。她们观察育种作物,了解当地作物的习性,就像抚养孩子般耐心呵护、小心翼翼,成为老种子的实际守护者和生产者。云南丽江石头城的妇女育种家张秀云。图源:农民种子网络结论:“农业女性化”现象是当今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小农经济与乡村日渐衰弱的具象化表现。中国农业主要劳力的女性化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明显。但是由于农业生产中存在的性别歧视并未完全消亡。与其说是“农业女性化”,不如说投身农田是农村妇女在被边缘化、弱势化的境况下仅有的生存选项。看见和动员妇女在农业生产中的积极性和主人公意识,引导她们有意识保留种子,建立各地种子库留存种子,在推动生态环境健康、提高社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上发挥所长,形成互相支持的人际关系资源。农业农村政策的制定需要看到“农业女性化”的趋势下,作为农村主要劳动力的女性在接受知识技能培养上的真切需求,提供适配农村女性生产生活场景的知识、技能和其他支持。参考文献:
2月1日 下午 4:30
其他

谈判的“边线”,行动的“前线”:COP28中的私营部门参与和商业科技突破

Stiell)先生总结道,COP28达成的「阿联酋共识」“是气候行动的生命线,但不是终点线。”能源方面,各国历史性地决定“以公正有序的方式摆脱化石能源(transition
1月9日 下午 4:10
其他

巴黎协定八年后,自愿碳市场仍旧一地鸡毛

COP28虽然是以“全球盘点”开头,更重要的却是通过盘点过去,建立新的机制,以大幅提升未来减排的能力。碳排放交易制度便是一种市场化的减排机制,在历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s
1月5日 下午 9:29
其他

在COP28,人类如何寻找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土著原住民的传统知识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乃至应对气候变化上的作用,成为土著社群在COP28上争取气候资金的抓手。与之相关的一个概念,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1月2日 下午 6:10
其他

COP28上的首次全球盘点在谈些什么?怎么谈?

这意味着盘点的内容事无巨细。草案包括减缓、适应、科技发展与传输、能力建设、损失与损害、回应措施、国际合作、指导和前进方向几个板块,指出了目前在这些板块的进展、不足和有待下一步实施的内容等。
2023年12月25日
其他

Everything is Political:盘点2023全球气候治理大事件

在上一期盘点中2023气候事件盘点:最热一年,应“极”成为日常,我们回顾了全球气候变化的极端现状。高温、暴雨、人居、疾病......“极值之下,韧性求生。”谁要适应?如何适应?本章我们将观察:面对愈发凶险的自然环境,现有力量如何创造一个切实有效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COP会议之外,可以开展怎样的合作?个体消费者之上,谁能控制碳排?国家合作,商业联合。利害交融之中,人类自身将采取怎样的行动?中美:气候外交作出实质性表率在COP28召开前夕,11月15日,中美共同发表《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和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约翰·克里举行会谈从2013年两国签署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至今,共计发布了6份以气候联合声明和一份联合宣言。在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前夕,发表两国发表了《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在2021年COP26大会之前,中美达成两份联合声明——《中美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声明》和《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声明尽管没有提及“逐步淘汰化石燃料”这一争议焦点,但在建立合作机制、能源转型等重大议题上仍取得实质性的突破,相比此前的声明更丰富。在能源转型方面,双方明确了“争取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增至3倍”的目标。在温室气体减排上,双方同意落实国家甲烷行动计划、就管理氧化亚氮排放的措施开展合作。其他亮点还包括,两国决心终结塑料污染,以及积极参与巴黎协定首次全球盘点等。三份气候合作文件重点内容对比
2023年12月20日
其他

2023气候事件盘点:最热一年,应“极”成为日常

于11月30日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举行的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可能会是一场最为“气候不友好”的盛会——与会人数超过8万,是往常的两倍多,创下历史新高。来自各个国家和机构的参会代表、观察员一起坐下来讨论往后的人类命运之前,或许我们都要先互相感叹一句,“谢天谢地,我们活过了2023年。”据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监测11月20日公布数据,2023年暖季(6-10月)为1850年以来全球平均同期最暖。2023年几乎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一年。“全球沸腾”“气候崩溃”“气候变化失控”......耸动的警告背后,是落在普通人身上的损失和创伤,是国家和经济体发展的压力和挑战。科莱美特气候青年将在两期盘点中回顾人类和地球在“最热一年”中的煎熬与应对、合作与挑战。起码在眼下,我们是侥幸的幸存者,铭记逝去才能面对真实的未来。01欧陆暖冬法国民众度过了有史以来最热的新年,跨年夜的夜间最低气温为11℃,是该国自1947年有记录以来最高夜间均温。1月1日,西班牙毕尔巴鄂气温高达25.1℃,比1月均温高出10℃有余;波兰华沙气温达18.9℃,此前最高纪录为1993年1月的13.8℃;法国贝桑松气温为18.6℃,打破1918年1月16.8℃的最高纪录。02北美速冻2月,美国东北部地区持续遭遇强寒潮天气,导致多地大规模停电、道路封锁、1946个航班延误、多所学校停课……有超过2000万人受到影响。北极寒潮给纽约州、缅因州、罗德岛以及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等地均带来了创纪录的最低气温。03极端高温与厄尔尼诺今年夏季,华北、黄淮地区经受高温炙烤。5月1日至6月10日,全国80余个国家气象站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等地。伴随着高温,上半年云南平均降水量仅有265.1毫米,为1961年以来最少,较常年偏少近30%,遭遇1961年以来最为严重的冬春夏连旱。7月上旬,华北、黄淮气温偏高2.7℃,为历史同期最高。据美联社6月19日报道,印度近170人死于高温,另有数百人因发烧、呼吸困难和其他健康并发症住院。6-7月,北美极端高温引发山火。加拿大各地因干燥和高温发生数百起火灾,山火产生的大量烟尘在低压影响下向东南方向进入美国东北部,华盛顿、纽约等地被浓烟笼罩。另外,高温天气造成墨西哥4个州至少30人死亡。04厄尔尼诺据国家气候中心11月11日公布的监测数据,一次中等强度厄尔尼诺事件已经形成,并将持续到明年春季。在此影响下,叠加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2023年全球平均气温或将打破2016年最暖年纪录。在此影响下,澳大利亚刚刚经历了20多年来最干旱的10月。作为全球第二大小麦出口国、大麦和油菜籽主要出口国,澳大利亚可能在当前收获季面临干旱带来的减产。澳大利亚政府9月初预计2023-2024年的小麦产量为2540万吨,比去年减少36%。05极端降水2023年汛期,降雨集中的区域较往年更加偏北;而传统意义上的降雨集中区域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今年降水量则明显偏少。入汛以来至10月31日,中国出现了35次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其中较强20次、强13次、特强2次,暴雨强度大、极端性强。全国共有72个国家站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346个国家站突破月极值。松花江流域、黄河流域、淮河流域、海河流域、太湖流域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辽河流域、珠江流域、长江流域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今年热带气旋路径复杂多变。7月28日起,“杜苏芮”先后影响14省。“杜苏芮”强度达到63年来首登福建最强,本不常见的影响我国长江以北的“远距离台风暴雨”同样显著增加。相较于时常迎战台风的东南沿海地区,极少与超强台风正面遭遇的北方地区,在应对经验和基础设施上暴露短板。7月29日至8月1日,“杜苏芮”残余环流北上,华北地区出现历史极端强降雨,累计雨量大、持续时间长,极端性强。这次强降雨的过程强度超过了华北历史上的三次极端暴雨过程,被视为有记录以来海河流域的最大降水量,致使23.7京津冀特大洪水暴发。在9月14日由中国气象局召开的深度研讨会上,专家认为这次降雨是“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一次极端事件,绝非偶然”。这场降雨是全球变暖、雨带北移等宏观气候变化的结果,是一次特大降水事件。极端降水事件不仅发生的频率在增多,强度在增强,发生的范围也在扩大,甚至出现罕见的“沙漠洪水”。6月15日,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遭遇持续暴雨。全天降雨量达93.4毫米,接近大雨标准,造成了历史上罕见的沙漠洪水。当地居民纷纷表示这辈子都未曾目睹如此规模的暴雨。9月10日,地中海风暴“丹尼尔”深入撒哈拉沙漠,在撒哈拉沙漠国家利比亚沿岸登陆,带来的降水量相当于当地年降水量的2至10倍,甚至10倍以上。引发的洪水至今已致逾1.1万人丧生,还导致该国德尔纳市上游两座大坝决堤,造成超万人失踪。结语极值之下,韧性求生气候临界点,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定义,指的是“全球或区域气候从一种稳定状态到另外一种稳定状态的关键门槛。”据《自然》杂志,全球15个“气候临界点”在今年已经被突破了九个。其中包含北极海冰、格陵兰冰盖、北方针叶林、永久冻土、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亚马逊雨林、暖水珊瑚、西南极冰盖、东南极部分地区。临界点事件一旦被突破,后果便不可逆,且影响规模庞大,区域性系统乃至全球将一同曝露在气候影响之下,无法回到原先稳定的状态。极值之下,如何求生?人类已经到了要把应“极”融入日常的时刻,增强对气候适应(Adaption)的资金和资源投入,提高防灾减灾应急效率,建设应对气候风险的韧性。减缓与适应并重,是我国一贯坚持的、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生态环境部联合16个部门于2022年6月印发了《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自2017年遴选的28个城市也正在开展和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在2023年气候盘点的下半章,我们将回顾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行动,看见我们在地缘政治变化中共建韧性家园的可能与挑战。工作团队作者
2023年12月13日
其他

资金=谈判终结者?从气候赋权行动谈判无果讲起

Empowerment草稿文本展开。原本预期的谈判成果,是基于这三场谈判形成新的非正式说明,协助缔约方推进有关气候赋权行动问题的讨论。最大的争议,在原始文本的第二段浮现。“履行机构得出结论,2024
2023年12月10日
其他

秒懂COP28第一周谈判:立场、争议与策略

COP28“好看”在哪?意义重、争议强COP取得进展的过程为何如此缓慢?因为COP不是一个“气候变化科学”的会议,而是一个“气候外交谈判”的会议。COP是Conference
2023年12月9日
其他

附近的重建:想象一种属于所有人的种子网络

一引言收集和整理种子遗传多样性,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成为一项保护粮食安全的措施。修复生态系统的过程也需要多元品种的种子供应。随着气候危机持续,种子供应短缺、种子资源品种减少,成为世界各国生态系统修复的难题。农田本该是人类社会和大自然的缓冲区,却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不断淡出人们的视野。农民种子系统在商业化的正式种子系统下日渐式微,消费者不再和自己的附近发生关系。本文是气候共学营第四期的学习成果,旨在探讨当今食品系统的脆弱性、种子多样性保护的挑战,以及如何建立共同的行动框架。二农业的复杂使命: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的挑战与希望农业问题的复杂性源自其双重角色,既是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问题的根源,又具备解决这些问题的潜力。根据国际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估计,全球23%的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来自农业、林业和土地使用(IPCC,2019)。同时,农业在一定程度上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数据显示,全球有28,000个物种濒临灭绝,其中24,000个可能因农业活动受到威胁(Benton,
2023年12月6日
其他

气候变化正在让我们告别哪些美味

当我们抱怨一日三餐逐渐被预制菜占领,番茄也不再像过去吃的那样有“番茄味”,除了向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屈服,你是否也注意到,气候变化在重塑食物生产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如此“现代”,却要“靠天吃饭”。一方面,气候变化逐渐使农作物原本适合生长生存的区域发生迁移。当然,人的行为——人们在经济、政策、技术条件的驱使下如何选种、种植、加工、运输,也是主动干预和重塑地区的局部物侯的首要推手。另一方面,气候变化加剧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强度、频次,食品供应链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正在上升。“我们必须使我们的食物篮子多样化。”来自马来西亚诺丁汉大学的Festo
2023年11月1日
其他

你学不动的理由,很可能是“热傻了”

终于入秋了。2023的夏季是一个如此漫长的季节。我们先是亲历了京津冀23·7流域性特大洪水,又遥望了夏威夷山火。美国宇航局9月14日证实,今年夏天是至少自1880年全球气温记录开始保存以来最热的一个夏天。这是全球变暖导致的结果。厄尔尼诺效应反复增强。
2023年10月22日
其他

气候派对回顾|妇女、种子和韧性(下)

(图源:农民种子网络)小农妇女群体,是天然地连结着生态系统,培育和生产了世界上三分之一粮食的无名英雄。她们保护了传统作物地方品种、牲畜和作物野生近缘种。她们是农村社区的中坚力量,以其独特的经验和智慧为农业生产和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农村女性在面对气候变化和其他挑战时,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农民种子网络致力于搭建一个多元群体的交流平台,凝聚农户社区、地方政府、高校、农业科研人员和社会组织等相关利益群体平等交流和共同学习。通过此平台,小农妇女群体也能与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交流合作,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知识。她们可以从科研院校和农业科研人员那里获取最新的农业技术和信息,也能够将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智慧分享给其他社区成员。这种多元群体的合作和学习,不仅推广和提升了农民种子系统的最佳实践,培育多了样化的农业生态系统,还赋能农村女性,使她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为本地社区的粮食和营养安全、环境和气候的复原力做出重要贡献。导师:宋鑫&田秘林宋鑫,2014年加入农民种子网络,在乡村开展参与式行动研究,推动农户收集和回复本地老品种种植,提升农户给予传统知识的选育种能力。探索“从种子到餐桌”来链接农户、科学家、消费者和政策制定者,共同支持农户积极培育和种植环境友好气候适应、健康多样的生态产品。田秘林,农民种子网络项目官员,2016年至今一直在农民种子网络从事社区协调与项目管理工作,主要开展与农业生物多样性活态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以社区为基础的气候变化适应相关的社区行动研究,陪伴社区共同成长。老种子的保护者们在会议开始,宋鑫老师为我们讲了三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来自河北王金庄的玉荣,她在涉县旱作梯田保护与利用协会管理社区种子库,并通过走访一千多户农户收集老种子、连续多年尝试种植培育等努力成功复种了几乎失传的本地小白豆。由此,我们看到妇女在农家种植中的重要角色,当然,男性、青年和老年农民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在社区或家庭中,平等和相互支持是促进群体共同发展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第二个故事中的孙秀才和于晓艳是投身于生态农业和生态食品行业的一对年轻夫妇。孙秀才离开有机蔬菜农场后,利用家乡优质大豆制作豆腐。他们的豆腐坊依赖于孙秀才老家种植的传统农法大豆。夫妻俩共同努力经营,并在北京的有机农夫市集销售豆制品。他们的故事鼓励年轻人传承和创新传统农业,保护食物多样性,并结合现代生产方法和市场需求,提供优质的农产品给消费者。他们的努力展示了高度的生态意识,为构建健康可持续的未来提供了启示,激励年轻人为保护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做出贡献。第三个故事发生在2022年,来自云南丽江宁浪县油米村的杨玉婷成立萤火虫志愿服务队,通过入户调查了解农业现状和本地文化与种子的关系,建立了社区种子库,收集本地老种子、培训农家种和社区选育的品种,并分享给村民一起种植。油米村保存传统种子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好吃,而且是因其在东巴信仰仪式中重要作用。油米村人将自然视为亲人,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自然。通过种子的保护和分享,油米村人不仅传承了农业遗产,还促进了社区团结和发展。培训交流搭建多元群体平台农民种子网络,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建立一个多方利益群体平台,希望能够携手农户社区里的自发组织,地方政府,科研院校,社会组织等等,打破各个领域和群体的壁垒。促进多元群体的交流合作。在这个平台上,所有的群体彼此平等,通过相互交流和学习,支持推广和提升小农户在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和农民种子系统最佳实践,并培育多样化的农业生态系统,这对原住民和本地社区的粮食和营养安全以及环境、气候、社会、文化和经济的复原力至关重要。在长期实践过程过程中,他们也开发了一套系统的种子就地活态保护和利用为主题的培训课程。也希望通过这套培训的课程促进更多的人,无论是社区里的骨干农户,无论是科研人员,或是农技推广中心的一些基层干部或者高校学生。只要是对种子农家品种感兴趣,他们都很欢迎。思考与延伸:育种过程中对女性的支持与女性力量在当今的交流讨论中,提到种子往往会让人们联想到妇女,因为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种子保育、性别平等以及气候变化等议题中,妇女扮演着重要角色。田秘林老师指出,妇女在保存种子方面表现出了极高的细致性,她们对种子的保护工作格外慎重。从家庭分工的角度来看,妇女的工作与家庭营养健康息息相关。尽管强调男性和女性的协调分工合作,但根据目前的合作实践,对留种育种感兴趣且与密切参与合作的往往是女性,她们在这一领域具有主导力量。宋鑫老师进一步指出,当前农村社区的现状是年轻男性外出务工的比例很高,因此社区中的大多数居民是年长的女性以及留在村里照顾老人和孩子的妇女。这些妇女与土地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她们在种子保育工作中的重要性正是因为她们留在乡村,并相对更多地从事农业或种植工作。随着观点的交汇,我们不禁思考起种子保育、性别平等以及气候变化之间的交叉性议题。这些议题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妇女在种子保育中的重要角色,以及如何将性别和气候变化与种子保育紧密相连。通过交叉性的讨论,我们希望深化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并为建立更加可持续和包容的未来提供有益的思考和行动路径。·帮助农家种守护者即当地农村妇女以决策者和领导者身份参与到社区气候韧性建设有什么可持续发展意义?社区气候韧性建设在具体的农业实践中有植物、人与环境三方面。在植物方面主要体现为气候变化背景下种子的保育选种,农村妇女在乡村的社区种子库网络的建立中的作用不可小觑,她们根据地方品种筛选出具有优秀特性的品种,并且因地制宜地提纯复状和在地改良,维护生物多样性。①妇女有一种母爱的天性,和孕育着无限生命的大地有一种强烈的共通之处,因此对保护种子格外细心。②在多数家庭中,妇女与家庭营养健康结合更紧密,对食物更重视,因此对于种子保护很在意。在我国大多数乡村,因为青壮年男性常常外出务工,妇女从事农业或种植相关比例相对更高,女性逐渐作为乡村农业的主力军,在农业实践中投入的时间长。因此帮助农村妇女自我赋能,成为独当一面的决策者和领导者来抵抗乡村脆弱性是增强社区气候韧性的重要方法。③除此之外,妇女的生产协作方式是合作式的,倾向于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结,性别分工使她们对种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有更深入的理解,增强了妇女的话语权与自我赋能感,有利于更好建立农民种子网络,至下而上推行社区气候韧性建设。“妇女是老种子的保护者”这句话本身是揭示真相的,也是充满力量的。·农村妇女在参与社区气候适应和减缓工作过程中具体需要哪些支持?总体来看,需要搭建多元主体共治平台,协调利益相关者以达成发展共识。Q&A环节Q:如何激发小农留种?怎样去沟通呢?宋老师:如果要激发没有在留种的小农去留种,首先,得从农民种子系统的角度来跟他们分析目前的种子情况,让他们换一个思路看待地方品种资源。其次,农民种子网络的培训课程也是为了达到此目标。但农民种子网络在仔细调研和盘查后并不可能激发所有的小农留种,仍需要做很多的准备工作:我们会先找到核心的农户骨干,然后在入户调研的过程中,再了解本地的情况。从组织农户的骨干团队开始,然后由他们慢慢地建立社区种子库,搭配着社区种子田做试验。对于其他的仍在观望的村民来说,只要这样的事情每一年都推动下去,慢慢的就像水的波纹一样,一圈一圈地向外扩散。其实在一个村庄,一开始你能影响到的是对我们工作非常感兴趣的人以及他的亲朋好友,他会用他自己方式扩散的。田老师:十分赞同宋鑫说的。在村子里,如果说想要引起村民们对种子的关注,农民种子网络有一套完整的工具:跟村民们做焦点访谈、做农业生物多样性的五象限分析,和一起盘查村子现有的品种以判断哪些是当家的品种,哪些是濒危的品种。当我们和村民盘点之前,我们会提前和主办方商量,邀请本身对种子比较感兴趣,或者是种田经验丰富的小农们共同参与讨论,这就能更好地激发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被认可,这样他们会更加有行动力来持续做这些事情。这些是针对激发小农留种意识的方法。Q:如何让城市人口真正意识到种子保育的重要性并参与其中?田老师:乡村本地知识和生态多样性的保护是连在一起的。种子和乡村的方方面面都有相关性,比如说它和乡村的生态、传统文化、经济以及饮食都息息相关。那在城市的话,一般会通过食物来反向地让大家意识到种子的重要性。我们会和其他机构合作,面向城市人口做宣传。最近去浙江的某些村庄发现他们会面向公众做展览引起城市人口的关注;还有通过市集等活动把村子的文化传递到城市去,各种样的途径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种子背后的文化。所以,连接城乡的途径有很多种,和擅长在城市做城乡宣传的机构合作是主要途径。Q: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保护是否有冲突?如何将保护的话语连通在一起?宋老师:目前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讨论,如何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同时,考虑到本地原住民以及其生计发展问题。之前我们有看到比较极端的情况时有发生,如为保护某一个物种而忽略当地的村民和他们的生态、文化、和习惯。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即具有生态代表性,连通性,还有公平治理的保护地体系以及其他有效区域保护措施(OECMs,Other
2023年9月5日
其他

气候派对回顾|妇女、种子和韧性(上)

在繁忙喧嚣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忽视微小却举足轻重的存在——种子。种子是自然赋予人类的无价之宝,每颗种子都是一个小宇宙,蕴含着丰富生命力和无限潜能。我们的祖先在远古与一些植物的种子相遇,像是与它们立下了共同繁荣的契约,于是在步入农业社会后的上万年里,人类物种繁衍生息不断壮大,种子也跟随人类脚步遍布世界各地。种子作为我们的粮食之根,需要得到我们更多的关注与重视。同样容易被我们忽视的还有小农妇女群体,这些无名英雄,生产着世界上三分之一的粮食,管理着丰富的植物、动物、森林和其他生态系统,保护了传统作物地方品种、牲畜和作物野生近缘种。在科莱美特发起的青年参与农村气候变化项目“沃土行动田野营”系列讲座之“妇女、种子和韧性”中,我们有幸邀请到农民种子网络的宋鑫老师和田秘林老师为沃土行动营员与本次议题的关注者们讲述农民种子网络的理念以及他们为生物多样性、小农群体所作出的实践努力。在此过程中,参会者们交流问答,探讨农民种子网络的实践、农业生物多样性、妇女与气候韧性、农业群体多方合作等议题,我们将讲座内容与讨论分为上、下两部分发布、分享。农民种子网络:发掘小农群体价值,促进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农民种子网络,希望通过系统探索以解决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中所忽略的小农和社区的重要角色和贡献的问题。他们为小农群体发声,让小农群体被看见并受到认可。他们也积极跟踪国际社会在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种子资源保护等方面的动态。通过政策对话、提案、媒体宣传等形式,将行动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依据来开展倡导活动。并以社区种子银行为主要抓手,开发了一套系统的以种子保护与利用为主题的培训课程,支持当地农民、生态农场等合作伙伴提高消费者对种子多样性的认知,致力于推动种子的多样性和保护。此外,该机构还与国际伙伴共同发起倡议活动,在发布的《蒙特利尔宣言:小农妇女群体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中,认可小农妇女群体以及男性、青年和老年农民在维持当地种子的多样化和粮食系统、确保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保护野生和驯化物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通过农民主导的在地实践为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小豆子,大健康:保护地方品种大豆原产于中国,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地方品种的大豆具有很多优点,为保护地方品种的大豆,应将优秀的地方品种筛选出来,进行提纯、复壮和在地改良,以推动生态种植和产品开发。农民种子网络正在努力实践从种子到餐桌的闭环,以打通这一条链条。在万科公益基金会的支持下,他们与五个农村社区、两家企业科研机构和四个地方农副市级合作展开了名为“气候变化背景下,生物多样性视野中的小豆子和大健康”的项目。该项目以豆类品种保育和利用为切入点,试图将气候变化的背景、乡村本土种子保育以及科学研究结合起来,探索和倡导城市健康饮食消费的系统化,致力于探索农业收获、人体环境健康以及气候韧性之间的关联。培育地方品种的大豆具有重要意义,地方品种的大豆主要是相对育成品种的大豆而言,育成品种也被称为培育品种。育成品种是科研人员采用不同的方法培育出来的,在集约条件下,通过技术水平较高的措施,培育而成的品种生产效益好。但育成品种对栽培条件的要求较为严格。与之相比,地方品种的大豆具有更高的蛋白质含量和更低的脂肪含量,其含钙量和大豆异黄酮含量也较高,膳食纤维的含量相对于常规品种也更高。因此,我们可以说地方品种的大豆在更具多样性的同时,对改善营养膳食结构也具有积极作用。除此之外,每个地方大豆的特性和风味也各不相同,这跟各个地方的生态水土耕作饮食习惯都息息相关。独具特色的地方生态文化和土壤环境造就了生物多样性和韧性,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这是一方人和一方水土共同应对自然与生存的选择。图片源自宋鑫老师演示文档Q&A环节Q:小小种子可以有如此大的作用。那对于农民来说,他们留种的动机会有哪些?田老师:农民留种的动机是多样的,涉及到区域气候适应性、传承习惯、产量抗性、饮食习惯、文化传统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等多个因素。首先有本地气候适应的考量。在市场上销售的种子适用于大规模的种植,却不一定可以适应特殊地区的环境气候。农民选择能长期适应本地气候的品种,可以获得更高的产量和稳定性。这是农民权衡的结果。这样的种子在不断地筛选、衍化下,看似“小众”,却能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的挑战,增强社区的韧性。此外,农民留下的种子不仅更符合当地饮食习惯(比如饱腹感更强),更富有文化的意涵,是一种传承的象征。尤其在一些少数民族的传统仪式上,种子是必不可少的。Q:那么,一份种子培育出来之后,它该如何归属?田老师:关于种子的所有权问题,可以从历史的维度梳理。在梳理前,首先要明确种子系统可以分为正规的种子系统和农民的种子系统,前者主要为科研院所和种子企业,后者以农民为主体。在计划经济时期,只有公共科研机构和农民的种子系统;在1979年-1999年,种子企业逐渐出现;进入21世纪,随着市场化、国际化的推动,种子企业的分量越来越大,农民的种子系统和正规的种子系统渐行渐远,在市场号召做大做强的背景下,科研机构和种子企业通力合作,而农民的声音越来越小。关于种子所有权的归属,可以对应上述种子系统的演变,从最开始的公有,到后来逐渐私有化。一般来说,在村子里,种子资源是被整个社区共有的。在乡村的熟人社会里盛行着物物交换与人情维系的法则,比如我来你家拿一些种子,也送来我的种子。现在我们也有这样的种子倡议,通过大家相互的种子交换,增强种子的多样性,从而增强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韧性。不过我们增加了适应商业化的约定:如果用做商业盈利,一定要经过种子原主人的同意。同时,我们为了维护农民的种子权益,在进入社区的时候就会推荐大家做好资源登记,日后进行商业行为时就可以有迹可循。Q:之前提到农民选育的种子可能更有营养,那这样的种子是否可以达到产量和成本控制的要求,以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呢?宋老师:首先我们可以思考这个问题背后的潜逻辑:地方品种成功的标准在于产量或经济效益吗?用是否高产来评价种子,可能是种子公司的决策逻辑——通过与化工巨头合作,投入化肥农药等,企业获得优异的杂交种。而我们之所以要保护地方品种,是基于其他社会价值的考量,比如生物多样性。一些品种虽然产量不高,但可以抗虫抗病耐盐碱等,保护这样的种子可以保护基因的多样。那在地方品种的保育之后,我们要做些什么?这里首先要提到国际有机运动联盟(IFOAM)。它是一个第三方的有机认证工具,在推广的过程中不断将“有机”的追求大众化、商业化。但是对于小农来说,除非把整个合作社的土地归拢到一起,否则难以对零碎的土地进行有机认证。为了回应小农的需求,我们希望引入“参与式保障”(participatory
2023年8月31日
其他

峰会会场简介 |在自然教育体验中寻觅气候变化的踪迹

你好,深圳!第十五届国际青年能源与气候变化峰会将于8月18-20日正式登陆蛇口价值工厂。你是否已经开始期待各会场的精彩内容?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然而,近年来气候变化的加速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不当干预,正给我们的星球带来日益严峻的挑战。让我们一起走进自然教育,观察生态系统的变化,寻觅气候变化的踪迹,感知气候的起伏,从而真切了解气候变化的现实与紧迫性。
2023年8月11日
其他

峰会会场简介 | 千岛湖水源保护沉浸式项目体验

会场支持方千岛湖水基金是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和民生通惠公益基金会共同发起,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作为科学顾问、万向信托管理资金的首个“中国水源地保护慈善信托”落地项目,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水基金。
2023年8月10日
其他

峰会会场简介 | 气候人的新衣——可持续材料的减排潜力

」为出发点,构建可持续推广平台,提供对生活与地球友好的可持续好物及服务,⽤向善设计的⽅式推动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2023年,禾希有物正式获得
2023年8月8日
其他

峰会会场简介|在“食尚”潮流中回应气候变化

你好,深圳!第十五届国际青年能源与气候变化峰会将于8月18-20日正式登陆蛇口价值工厂。你是否已经开始期待各会场的精彩内容?从一饮一食开始探索可持续食物系统一起助力“食尚”!来看看我们将如何在“食尚”潮流中回应气候变化吧
2023年8月6日
其他

峰会会场简介 | 碳交易桌游带你走进碳管理与绿色金融

你好,深圳!第十五届国际青年能源与气候变化峰会将于8月18-20日正式登陆蛇口价值工厂。你是否已经开始期待各会场的精彩内容?从碳交易开始,拿起属于你的“企业家”身份牌来看看第一场热身活动吧!
2023年8月5日
其他

嘉宾阵容揭晓|第十五届青年能源与气候变化峰会

你好,深圳!第十五届青年能源与气候变化峰会将于8月18-20日正式登陆蛇口价值工厂。已有30位嘉宾确认出席,他们大部分是活跃在双碳行业、气候领域的青年先锋。一连三天,他们将带着工作经验、个人思考、行业观察来到现场,与各位朋友分享。门票正在联劝公益平台发售!扫描海报二维码即可购票第十五届青年能源与气候变化峰会为各位准备了19个场次的分享活动,最终嘉宾数量将接近50人。这些嘉宾不仅来到现场分享,还会加入四大分院——田野学院、海洋学院、霄云学院、森林学院——与各位朋友一起互动交流。四大分院的分院旗,将在现场悬挂。完成分院测试题之后,每位参会者都会进入其中一个分院,以分院之名开展交流活动。所有参会者都会获得一枚本学院的专属徽章作为门票标识,三天全程佩戴。目前,已经购票的近50位伙伴,正在四大分院等候更多伙伴加入!四大分院徽章不要再犹豫啦!迅速购票,加入我们,一起玩转峰会!
2023年8月5日
其他

欠发达地区,陷入气候变化的恶性循环里

引言弹性,是经济学中的概念,指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改变量的反应程度。用通俗的话说,弹性大就是够灵敏,后路多。而“低弹性”,是指由于对于现状的依赖度高,而成为集体损失来临时的主要承担者。这种性质将“低弹性群体”拉入一个恶性循环:对现状的高依赖度导致该群体成为损失主要承担者,为此在精神与物质上陷入自我消耗,这种消耗又加深了依赖度。面对气候变化,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就是作为“低弹性群体”存在。气候变化对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影响尤为显著。气候贫穷如何使欠发达国家和地区陷入恶性循环?笔者认为,恶性循环的形成存在直接和间接两条路径。间接路径:粮食危机(=粮食减产+营养物质含量降低)先看粮食减产。印度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供应国。直接或间接依赖农业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人群占印度14亿人口的近60%。不幸的是,今年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预计增加,不仅会加剧升温还会破坏印度的季风降雨。印度农田以降雨灌溉为主。气候变化带来干旱会导致粮食减产。印度旁遮普邦农业部主任古尔温德·辛格(Gurvinder
2023年7月31日
其他

在同一片竹林,我看见了人们面对气候变化的两幅面孔

中国自古注重对于气候规律的观察、归纳和总结。由此应运而生的二十四节气,以及农谚,俗谚,生产经验等都作为一种既定经验指导农业生产。气候的变化正在给这种规律带来破坏性的,甚至是颠覆性的改变。
2023年7月28日
其他

Last call: 7月27日@线上|第38期气候派对:关于气候传播的二三事

气候传播是公民气候教育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可想而知。作为知识传递的终端,以何样的模式将专业性的知识传递给非该领域的受众,是气候传播主体需要仔细思考的问题。当前对于公众对于气候变化认知与行动的报告有较丰富的调研报告,如澎湃发布的《2022年中国公众气候变化认知及行动调查报告》,CYCAN(现科莱美特气候青年)发布的《中国青年气候意识与行为调研报告2020》,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发布的《中国公众气候变化与气候传播认知状况调研报告2017》等等。其中,根据上述报告显示,以青年群体为例,较多的受访者承认当前气候变化的“严重”程度,但相比起为此做出行动,大量受访者依然忽视气候变化与个人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同时,对于“气候变化”的概念、新闻的接受程度,广大青年群体也有自身不同的判断,对政府、科研单位和其他社会机构也抱有不同比例的信任度。当然,理解气候变化不仅仅以青年群体为目标,它更是全民、全球共同所需要的知识和认知。气候传播最终的目的是作用于人的行动,且是人自发的行动。对于气候变化知识了解的深浅,与是否会实际做出行动也并不一定成正比。因此,如何发挥“传播”动作的触达效用,如何深入理解以作用于路径式、可延续性的行动,而不局限于个人的日常习惯,是气候传播主体当前面临的较大难题。本期气候派对,受邀嘉宾将从①为什么要做气候传播?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2023年7月27日
其他

极端高温,让劳动更难了

《2022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指出:2015年至2022年仍是1850年有仪器记录以来最暖的八年,2022年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高出约1.15℃。全球变暖加剧了极端天气的发生,温度的小幅度升高会引起大量的极端事件。高温热浪从多方面影响人类生理、心理健康,引发的伤亡人数增长速度远高于干旱、洪涝、冷冻和风暴等其他极端天气事件的总和。本文从极端高温的起因展开,围绕极端高温如何影响劳动群体的健康与产出进行论述,最后提出适应极端高温的措施。全文框架示意图1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气候变化的产生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类是自然内强迫因子,主要是地球轨道参数变化、洋流太阳活动和火山活动等;另一类是与人类活动相关的外强迫因子,包括温室气体排放(约造成0.5-1.3℃升温)、气溶胶排放(轻微降温)和土地利用变化等,而人类活动是过去两百年来全球变暖的最主要原因。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大气、海洋、冰冻圈和生物圈发生了广泛而迅速的变化,导致极端高温事件频发。以温室气体排放为例,人类的燃烧化石燃料和森林砍伐等活动导致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这些气体形成温室效应,进一步加剧气候变化和极端高温的发生。如果当前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继续有增无减,目前大约每
2023年7月26日
其他

气候派对#38 关于气候传播的二三事

气候传播是公民气候教育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可想而知。作为知识传递的终端,以何样的模式将专业性的知识传递给非该领域的受众,是气候传播主体需要仔细思考的问题。当前对于公众对于气候变化认知与行动的报告有较丰富的调研报告,如澎湃发布的《2022年中国公众气候变化认知及行动调查报告》,CYCAN(现科莱美特气候青年)发布的《中国青年气候意识与行为调研报告2020》,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发布的《中国公众气候变化与气候传播认知状况调研报告2017》等等。其中,根据上述报告显示,以青年群体为例,较多的受访者承认当前气候变化的“严重”程度,但相比起为此做出行动,大量受访者依然忽视气候变化与个人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同时,对于“气候变化”的概念、新闻的接受程度,广大青年群体也有自身不同的判断,对政府、科研单位和其他社会机构也抱有不同比例的信任度。当然,理解气候变化不仅仅以青年群体为目标,它更是全民、全球共同所需要的知识和认知。气候传播最终的目的是作用于人的行动,且是人自发的行动。对于气候变化知识了解的深浅,与是否会实际做出行动也并不一定成正比。因此,如何发挥“传播”动作的触达效用,如何深入理解以作用于路径式、可延续性的行动,而不局限于个人的日常习惯,是气候传播主体当前面临的较大难题。本期气候派对,受邀嘉宾将从①为什么要做气候传播?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2023年7月24日
其他

全球盘点:从巴黎到迪拜,我们离1.5℃有多远?(下)

昨天,我们分享了《全球盘点:从巴黎到迪拜,我们离1.5℃有多远?(上)》,从盘点基本概念、减缓工作回顾的角度进行分享,在今天分享的下篇中,我们会从适应、资金和公正的角度来看全球盘点。我们将于明天推出COP观察员申请,敬请关注。适应的进展:"行动太少,进展太慢"2022年3月IPCC发布的《气候变化2022:影响、适应与脆弱性》报告中显示,如果全球升温在近期(2021-2040年)达到1.5℃,将不可避免地增加多种气候灾害发生的风险,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带来多重风险。今年3月,IPCC第六工作组发布的最后一份综合报告中则显示,近期内全球升温可能会达到1.5℃,或将面临超过1.5℃的风险,多种气候灾害将会同时发生,气候与非气候风险将相互影响叠加。在这种情况下,良好的适应尤为重要。目前,全球所有在制定和实施适应规划方面都有所进展
2023年7月19日
其他

全球盘点:从巴黎到迪拜,我们离1.5℃有多远?(上)

JUSTICE”,http://ifiizf0efc0f616a841fesxpw5kbnn6nwu6kxv.fcya.libproxy.ruc.edu.cn/climate-plan/[6]The
2023年7月18日
其他

气候与自然环境,是个“欧洲中心”的话题吗?

“为什么议程里充斥着气候、自然、环境、能源等等议题,这些会议场次的人气却并不高呢?”“可能这些还是比较‘欧洲中心’的话题吧。我甚至觉得美国人对这些的热情程度都远不及欧洲。”以上对话来自我和一位朋友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的“抱怨”。6月27-29日,我有幸因公参加了今年在天津举办的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这也是疫情之后夏季达沃斯的第一次回归,因此,“经济增长、复苏、转型”“企业家精神”“亚洲区域合作”之类的“大词”从论坛开始之前就已经围住了我的脑细胞。而来到会场之后,我发现两天半的会议日程中有大量关于气候变化、自然保护、能源转型和粮食土地安全的讨论场次。这些字眼牢牢抓住了一个“气候青年”的注意力。我无暇分身,频繁穿梭于各个会场,甚至只能被迫错过一些时间撞档的议题讨论。不过,与观众挤破头的人工智能话题论坛,还有与亚洲经济、制造业相关的论坛相比,我觉得很有意思的这些场次,显然人气平平。私下和工作人员交谈我也发现,如果把这些话题总结成传播卖点,“不太会有人听。”尽管我明白,这毕竟是一个宏观的经济论坛,并不是COP,受众不同,并不能按头要求参会的人都要对气候和能源感兴趣,但我还是难掩失望。毕竟我看到,就算是在谈论亚洲制造业复苏的会议上,来自企业界的嘉宾均传达出对这些话题的重视。欧莱雅北亚及中国首席可持续发展官梁禗殷,TCL董事长李东生等,都谈到了他们所代表的企业如何做绿色供应链的管理,绿色智能的制造业如何提升经济效率;在以“维持亚洲繁荣”为题的场次里,波士顿咨询公司(BCG)亚太区主席Neeraj
2023年7月11日
其他

气候派对特别场:牧区女性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今年4月,科莱美特气候青年与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启动了“高原牧区应对气候变化”项目合作。其中,第一个落地活动“社区观影会”将在7月举行,欢迎各位青年参与及围观!我们期待有更多青年在关心气候变化的时候,会关心“在远方正在直面气候危机的人们”,以关心,开启改变。面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妇女是最脆弱的群体;气候变化加剧了各种形式的性别暴力,从生理、到心理、到经济。གནམ་གཤིས་འགྱུར་ལྡོག་གི་ཤུགས་རྐྱེན་ཐེབས་པའི་དབང་གིས་བུད་མེད་ནི་ཆེས་ཉམས་ཞན་གྱི་ཚོགས་སྤྱི་ཞིག་ཏུ་གྱུར་ཡོད་ལ།
2023年7月7日
其他

气候变化笋干减产:隐入尘烟不只是食物,还有记忆与乡村

你对哪件印象最深?》,浙江日报网,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4247427363006798&wfr=spider&for=pc支持方工作团队作者
2023年6月27日
其他

气候派对回顾 | 气候变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与概述全球变暖以及愈发频发的极端天气事件正在对不同地区的生产和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而掌握每个人“粮食袋子”的农民们也面临着脆弱气候条件带来的多重挑战。气候变化会改变农业作物的生长种植条件,加剧气象灾害和病虫害风险,让农村生活生产变得更加脆弱。如何建立更具有韧性的农业体系,让农业的发展更具有可持续性,是应对气候变化中必不可少的工作方向之一。在科莱美特发起的青年参与农村气候变化项目「沃土行动田野营」系列讲座之“气候适应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中,我们有幸邀请到了从事绿色能源投资的专家千水老师为沃土行动的18位营员讲授这一议题,探究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要点概览】气候变化的机理——温室效应与能量守恒解析有关气候变化的三个迷思气候变化与农业二、气候变化的机理——温室效应与能量守恒从广义的层面,气候变化包括温度、降水等气候要素的统计量差异。而我们讨论的气候变化往往是指全球气候变暖,即温度变化的范畴。全球气候变暖是目前最为迫切的,也是大多数人最能直观感受到的气候问题。狭义气候变化更为学术的说法是,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特别是发达国家工业化经济活动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现象。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气候变暖与温室气体的排放有直接联系。那么,为什么说温室气体是气候变暖的最大元凶?气候变化的机理是怎样的?分享嘉宾千水老师为我们阐述了气候变化的机理。能量在封闭系统中是守恒的,按照能量守恒定律,如果地球是封闭系统则能量总量不变。但是地球并不是封闭系统,太阳在源源不断地供给地球能量。地球大气层像是给地球盖上了一层被子,进来的能量不能被完全反射出去。而温室气体的排放会增强大气的保温作用,温室气体吸收并重新辐射地表的红外线,增加了地表的能量输入,热量输入超过了热量输出,导致温室效应显著、气候变暖。关键就在于温室气体,它阻挡了地球表面向外的红外线辐射,把这些能量重新辐射回地表,从而使地球表面获得额外能量,所以说温室气体是气候变暖的最大元凶。三、有关气候变化的三个迷思Myth#1
2023年6月26日
其他

7月5日@线上丨第33期气候派对:欣赏性地寻访农业文化遗产

气候派对(线上)直播又来啦,先提前预约吧~为了应对农业与农村发展中存在的生物多样性丧失、农业生态功能退化、农耕文化传承受阻、农业发展不可持续等问题,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倡议,或者简称为世界农业遗产。该倡议将努力促进地区和全球范围内对当地农民和少数民族关于自然和环境的传统知识与管理经验的更好认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和经验来应对当代发展所面临的挑战,特别是促进可持续农业的振兴和农村发展目标的实现。目前为止全世界仅有62个项目得到了粮农组织的认定,分布在22个国家。中国是这一倡议的最早响应者和积极参与者。截至目前,共有15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数量位居各国之首,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138项。图源:伍明油气候因素对农业文化遗产具有深刻影响。由于农业生产在多数情况下是露天生产,因此对天气气候的依赖性很强,即使是在人控条件下,小气候的控制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方面。从气候的角度来理解,气候类型、气候资源、长期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事件,因为对于农业物种、种植制度、生产类型、生产技术的影响而影响了农业文化遗产的形成、演化、分布、结构和功能。另外,极端的气象灾害的严重影响也不容忽视。既影响农业生物的健康生长发育,还可能严重危害农田等农业生产基础,从而影响农业文化遗产的景观结构与服务功能。对于气候变化,农业文化遗产既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也有一定的调控能力。农业文化遗产对于气候变化并不是简单的被动适应,还有一种主动的调控。通过物种、系统合理配合等生态技术,最大限度减少物质投入和碳排放,实现农业生产的生态化;提升对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事件的适应能力,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是衡量农业生产系统韧性的重要方面。优秀的农业文化遗产,经过了历史的检验,不会造成任何形式的生态灾难。经验和技术的积累,使得这些农业文化遗产已经获得了对付纯自然环境改变的禀赋,且不会因时间推移而改变。陆地上任何一种生态系统都有人利用、加工、改造过。本土所积累的经验、知识、技术,对于生态快速恢复可以发挥无可替代的价值,也是本地区对于应对极端天气,进行气候适应的系统能力。当我们在谈论农业与气候变化时,往往容易将“农业靠天吃饭”的属性与被动适应,甚至与气候脆弱性直接挂钩,一味地追求外部技术或工具理性的转变和解决方案,这样的发展范式容易忽视或否定了农业活动,特别是可持续的农业生态系统自身的气候适应韧性,其背后所包含的本土性经验、知识、技术等人与自然互动关系的价值。实际上,农业活动,作为人与自然互动适应的结果,本身具备系统的生态适应策略,在生态系统可以忍受的范围之内,求得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运用农业文化遗产视角去理解气候变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更具变革性的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思维,发挥优秀农业文化遗产的生态价值,进行有效的社会适应。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需要回应由文化不平等,民族之间不平等,甚至是性别不公正所造成的不良适应的政治生态学根源。这些都需要一线工作者在价值观、工作手法和理论层面进行系统的回应。如果你对农业文化遗产与气候适应议题感兴趣,希望深入了解本土性知识在气候适应过程中如何发挥独特价值?一线的田野工作者/人类学家如何通过欣赏性地寻访、发挥优势视角通过平等的对话平等对待本土知识?如何在田野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口述史、社区资源图或“盘家底”等方式挖掘社区生态文化的主体性?如何通过社区调研建立文化自信,建立本土生态文化价值系统?那么请你不要错过本期气候派对!我们请来了资深的遗产保育工作者、长期行走在田野一线的人类学家王国慧老师前来现场为我们做主题分享,向我们呈现一个人类学家、遗产保育工作者如何通过欣赏性地寻访激活本土农业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内核。1活动信息活动时间2023年7月5日星期六20:00-21:30活动地点线上,科莱美特视频号直播间,点击视频号即可预约活动流程20:00-20:05:
2023年6月23日
其他

6月24日@线上 | 第32期气候派对:妇女参与、可持续农业与社区气候韧性

气候风险并非是中性的,而是具有性别差异性。在大多数社会经济背景下,边缘化和弱势的群体尤其容易受到气候变化以及某些适应或减缓行动的不利影响。在全球范围内,现有的社会体制结构和观念导致女性在气候变化威胁下面临更大的负担、风险和挑战,女性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处于不利地位。气候变化对女性和男性影响不同,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在家庭和社区中的相对权力、角色和责任不同。另一方面,男性和女性在经济机会和获得生产资源机会方面的差异导致女性有更高的气候脆弱性。女性相对更加贫困,往往拥有较少的资产而更多地依靠自然资源维持生计。此外,女性的利益和需求在政策制定和气候决策中常常被忽略,女性难以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中获得有效的外部支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女性适应能力。受气候风险性别差异化的论述影响,妇女群体,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小岛国地区或农村地区的妇女群体被定义为气候变化的受害者。“气候变化受害者”的身份标签,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相对弱势群体获得更多的气候适应或减缓政策资源支持,但另一方面也忽略了妇女群体内部的差异性、多元化以及主体性,忽视了妇女群体在气候适应过程中的主动贡献和领导角色。不利于妇女在政策制定和气候决策过程中获得主体身份。随着社会性别与气候变化研究和实践的深入,如原住民研究、农村发展研究以及生态女性主义的研究发展,进一步深化发展了气候变化与性别的交叉研究,妇女群体作为“气候变化受害者”的论述开始发生转变,越来越多实践案例表明,妇女在多方政策资源的支持下,正在以领导者的身份发挥其自身主体性和能动性参与到她们所在社区的气候适应和减缓工作中去。该话语论述的转变,认同了妇女在气候适应和减缓过程中的贡献,同时也激活运用了妇女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妇女在气候治理的参与角色,使自下而上的妇女气候参与逐渐成为可能。本期内容妇女从气候变化“受害者”到“领导者”身份论述的转变,从哪些层面回应气候公正?从哪些研究角度补充发展了女性主义运动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中国本土的妇女参与气候变化实践经验如何贡献该话语论述的转变?自下而上的妇女参与社区气候韧性建设具体如何实现,挑战和机遇在哪里?如果你对上述议题感兴趣、有洞察和反思,那千万不要错过本期气候派对。本次气候派对我们特地邀请了农民种子网络资深工作者宋鑫,她将结合农民种子网络在全国各地社区与女性小农开展参与式育种、可持续农业的工作经验,特别是妇女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的建设经验,为我们讲述相对弱势和脆弱的留守妇女群体,如何发挥自身的能动性、领导力将气候危机转变成为公共参与的契机,并通过合作互助、选育种和可持续农业的实现,提高社区气候适应韧性。活动信息活动时间:2023年6月24日星期六,20:00-21:30活动地点:线上,腾讯会议/科莱美特腾讯视频号直播间,同时进行活动流程:20:00-20:05:
2023年6月18日
其他

6月22日@西安丨第31期气候派对:西安桌游局!

我们又双叒叕带着“翻云覆雨手”气候变化主题桌游来西安啦!这一期的气候派对,我们将来到一间森林青年酒店(大唐不夜城店),翻云覆雨手气候变化桌游从传统文化吸取不少智慧并融入桌游设计中,在端午节这个传统佳节,我们一起来玩桌游,学习气候变化,看看你能不能从中发现游戏设计者的小心思!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场地照片01╱
2023年6月16日
其他

6月17日@线上|第30期气候派对:极端天气频发,我们该如何保住地里的粮

气候(线上)派对直播又来啦,先提前预约吧~河南“烂场雨”,黑龙江冰雹暴雨,华南多地高温预警“户外煎鸡蛋”,近一个月以来各地极端天气成为各大媒体平台的热搜新闻,“靠天吃饭”的农业和农民,正在经历着“天公不作美”的气候脆弱性。图源:伍明油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第六次评估报告再次表明,气候变化正在给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林业、渔业和水产养殖业带来多方面的压力与威胁。气候变化对中国小麦等作物单产的长期影响,总体上是负面的。例如,气候变化导致了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的种植界限北移。从1949年到2010年,气候变化已经使中国水稻种植界限向东北方向移动了370公里。极端天气对于中国小麦种植的即时影响也是无法避免的减产减收。据报道,5月25日以来,河南出现近10年来最为严重的大范围持续阴雨天气,俗称“烂场雨”,历时6天,本次降水与豫南地区小麦成熟期高度重合,其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过程雨量大,已经造成大面积小麦倒伏、发芽,严重影响小麦正常收割。小麦出芽情况
2023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