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渴望远行 ——作家刘晓航

2018-04-03 作者:诸炳兴 知青情缘




   刘晓航属猪,今年70有余了,我属牛,比他小两岁。他是解放前出生在杭州,我是解放后出生在上海。他是我熟识的知青作家中,比我年长而为数不多的兄长。长兄为大,他来上海,理所当然可指手划脚让我陪他喝酒,有敬必应,干杯为快。


   晓航兄的个子略比我高,脸庞饱满,他那双单凤眼,虽然不大,但炯炯有神,他的右嘴角顺着脸略往上翘,他的脚行走有点不利索,我见过他年轻时的照片,很帅气,也许是年纪不饶人了吧。晓航兄似乎不太习惯西装革履,就是喜欢随意着装,“一任自流”,金丝眼镜是他的数十年“标配”,儒雅之气自是由里到外,飘逸而出,感染着与他见面、交谈的学生、同行、友人。他的浑身上下,见不到半点高级教授的装模作样,从外表看,他肩上斜搭着一只公文包,倒是像八十年的乡村企业采购员。



 

               作者为刘晓航画像

 

   我与晓航兄是在2014年底,相识于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的一个研讨会。那次,他在主席台上对着话筒,用很不规范的洋泾浜普通话发言。他语速迅猛,让人听了还有点费力。他演讲时双手挥舞,风度翩翩。我聚精会神地听他在台上慷慨激昂,话音铿铿,滔滔不绝的讲述了关于知青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真实性。那天很冷,我见他的额头上还在冒汗,他似乎是个力大无穷的农村汉子,同他斯文的名字和大学教授身份,似乎格格不入。如果不听他在台上发言,如果没有他身前那块醒目的“刘晓航”嘉宾席位卡,我们都不敢相信,他就是我们早就知晓的著名作家、教授。


    会议结束,我还沉醉在他的演说中,晓航起身从台上下来,我急忙起身上前,紧紧握住他的双手,互相毫无陌生感,我忘了称他“刘教授”了,突然蹦出一句“我们要回家”!见他笑脸相迎,频频点头。


   刘晓航祖籍安徽芜湖1947年出生于杭州,1968年至1975年在安徽南陵县弋江公社插队七年,1975年因其独生子,按政策招工回城,1977年12月参加“文革”后恢复的高考,1981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为中国作协会员、湖北作协会员、《读者》杂志签约作家。出版有著作《沧桑人生》《老小吃,老味道》《口才训练教程》《山山水水总关情》《曾经同饮一江水》《我们要回家》《风吹来满天都是白色的伞》《渴望远行》等。



       2010年11月,刘晓航在上海向被访者介绍他的著作《我们要回家》。

 

   1978年底至1979年初,我所在的西双版纳景洪农场十分场的丁惠民等上海知青,发起惊心动魄、震动中央的“我们要回家”返城风潮,接着就是全国数百万知青大返城,长达20多年的中国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终于画上了句号。这是中国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历史中最激昂、血性、悲壮的一页。


   刘晓航被云南知青的许多悲惨境遇所震惊,他被云南知青故事中的那句“我要回家!”而动情,更被“北上请愿团”的壮烈举动震撼,云南知青用青春和血泪,为命运抗争,这感动全国知青的历史事件,让同样当过知青的晓航多次感动落泪,他发誓要“为一代人立言”,尽到自己作为一位老知青的责任与使命。他决心亲笔写一部全景式多视角反映云南生产建设兵团知青上山下乡的纪实著作。


   刘晓航从1994年开始,把主要精力集中到中国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历史研究和知青文学创作。1998年,为了纪念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30周年,更为了真实地全景式反映这震惊中外的中国知青事件,他费时一年多,先后到重庆、上海、北京、成都、昆明、版纳等地,采访了近百位当事人,收集云南生产建设兵团知青的历史资料和生动故事。去重庆找知青进京请愿团成员做补充采访,到上海找知青进京请愿团成员做事件真相的求证,又在全国各地寻找知青进京请愿团的一些散落成员,访谈、了解……他们的口述成为这本书最富有血肉的内容,由此写成一本全景式中国知青全面返城缘由、经过的报告文学集,真实记述云南建设兵团知青组团进京请愿事件的源起、组织、发动、经历,他把几个知青故事中曾多次让他掉泪的那句《我们要回家》作为书名。该书写作完成了,但因为该书的历史、事件、人物等敏感性,一些出版社都不敢正式出版。这如何对得起广大知青,又怎样向未来的历史和后人交代?


   《我们要回家》一书就此搁浅了好长一段时间。到底何时能够正式出版?这让晓航绞尽脑汁,他找关系,寻熟人,真是“磨破嘴,跑断腿”。



2015年6月19日,刘晓航(左)与作者(右)在大丰知青博物馆揭牌暨全国知青“两会”合影。

 

   2006年下半年的一天,刘晓航接到通知,落实了该书将要问世的出版社,也算了了他的一个心结。2008年底,在知青上山下乡运动40周年来临之际,一本详细解说当年知青为什么要回家、怎样争取回家和最终回到家的全过程的著作《我们要回家》一书, 在知青们如饥似渴的千呼万唤中,在晓航的千辛万苦中, 终于出版了! 


  《我们要回家》这本著作,既有文学价值而且具有史料价值。该书的出版在海内外特别在云南知青中产生了很大反响。读者普遍认为,这本40 万字的《我们要回家》,是目前为止全面记载和反映我们云南生产建设兵团情况和1978年云南知青大返城的纪实文学,在知青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从此,刘晓航的名字与他的著作《我们要回家》紧密相连,与知青的命运和情感融为一体,他不畏行走不便,仍然热衷于各种知青活动,即使撑着拐杖还四处奔波。


   晓航是个性情中人,他心直口快,热忱真诚,性格使然。他为了后知青时代,做了大量工作。也因他这些知青历史的文字与他不辞辛苦的工作,成为知青们的热心代言人、好兄长,受到各地知青的尊重、拥戴。他每到一处,都会受到天南地北知青们的热情接待,他的身边总拥簇着一群群的知青兄弟姐妹。


   刘晓航是个知恩图报的性情中人,当年福建省莆田县的李庆霖,于1972年冒险写信给毛泽东“告御状”,成为中央高层调整知识青年政策、补助生活困难、改善供应、对摧残迫害知青的犯罪者严厉整肃的一个重要事件。现在有“知青之父”称号。但他1979年被莆田地区中级人民法院以“反革命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1994年8月提前出狱。为了更深入了解李先生的实情,1998年2月,晓航来到莆田李庆霖的老家,登门拜访了李庆霖,并自掏腰包捐款给李庆霖,作为他的生活补贴费。李庆霖深受感动,亲笔为晓航题写条幅“位卑未敢忘忧国 莆田李庆霖于知青上山下乡三十周年”。”赠给刘晓航。2017年,晓航专程来上海,将这珍贵的墨宝又赠送给了上海市知青历史研究会。


     1998年2月刘晓航(右)与李庆霖(左)于莆田李庆霖家中合影


 李庆霖为刘晓航题的书法

 

   我与晓航兄相识并建了微信后,每天在我的云南“知青”群、“上海知青研究会”群和朋友圈见面,我们还经常相互找些话题在微信私聊中交流、谈论。他还多次邀我去武汉游玩。春节前,他从武汉给我寄来的一个大邮包,塞满了他的一片心意!他给我的春节礼包中,有上等黑茶,意即让我多饮黑茶,减肥保健康,还特意关照我,礼包中还有一瓶非常好吃的咸菜,“这里有母亲生前的味道”!他把思念母亲的情怀,也统统寄来了!他见到我和我母亲的合影照,说“幸福的像花儿一样”,他似乎在“妒忌”我有母亲的幸福!他几次给我寄书前,都会问我需要什么书?每次都是沉沉的一箱。当他的新著《渴望远行》出版后,他签上了微信群里二十来个群友的名字,赠送给我们。



2017年夏,刘晓航(中)在上海与上海知青合影留念,前排左起:毛祖蓉,修晓林,刘晓航,诸炳兴,方韧。后排左起:苏其华,郑云霞,刘平,姜健身,孙向荣,何月琴。

 

   他会在微信中说自己计划着,要读完哪几本书,还经常写些读书心得,还诚意要求群友们要多读书。几年前,他在网上看到我的文章,多次鼓励我:“炳兴,你可以出书了”,在他的热心叮嘱和促进下,我终于鼓起勇气,把几年来的文字,编撰成册,指望今年出版两本著作。晓航已为近十个知青的著作写序,其中也包括给我的拙作写序。


   我与晓航都有个宝贝女儿,平时我俩都互相吹捧对方的女儿优秀,过节时总是要问“女儿回来过节吗?”我们互称自己女儿“小情人”、“小棉袄”,我们共同分享着女儿们带给我们的幸福,这比什么都甜美。


刘晓航(左)与女儿,父女情深


   我与晓航兄都好酒,当我频频举杯时,当我们谈起知青时,心情仿佛就回归到那个浪漫、艰苦又是迷茫的年代,而他借助酒兴的话语,每次都是神彩飞扬,滔滔不绝!这时我俩,已是勾肩搭背,嘻嘻哈哈,无大无小了。偶尔有时他那跨顶的长发撒落到耳垂,我会顺手帮他打理回原处,他也毫不在意。


 刘晓航(左)赠书给本文作者

 

   如今,晓航教授腿脚膝关节疼痛,有时行走需要依助拐杖,但他还如他的书名一样,“渴望远行”!他最喜欢的语句是:“人的一生就是出门远行和平安回家。”我敬佩晓航以非凡的勇气和高超的文笔,为我们云南知青的历史写下了难以忘怀的纪实故事,他写出了重重的一笔,给我们和我们的后代,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见证!


   晓航还是一位研究茶的专家、学者,俗话说:朋友如茶,需品;相交如水,需淡。一份好的缘份,是随缘,一份好的感情,是随情。让我们永远珍惜这份“知青情缘”,珍惜才能永久。遇到晓航兄,是我一生的幸运,更是一种财富。

 

     (字数3646)

                 2018年3月24日 


                   草于上海虹桥晶典苑


  

  

作者简介


诸炳兴,上海老知青,曾上山下乡到云南农垦西双版纳景洪农场,先在基层劳动,后调场机关工作。他目前是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正在撰写有关知青文化历史文稿。





作者作品荐读


让英雄赞歌再次响起   ——怀念岳父(诸炳兴)

金山绽放的奇葩——从版纳胶林走来的画家顾世雄(诸炳兴)

【我当知青那些事】灯的启迪(上集)(诸炳兴)

【我当知青那些事】灯的启迪(中集)(诸炳兴)

【我当知青那些事】灯的启迪(下集)(诸炳兴)

【海上桂林---下龙湾】越南之行 (一)(诸炳兴)

【戴绿帽子是越南男人的骄傲】越南之行 (二)(诸炳兴)

【越南女性的“穿“---旗袍】越南之行 (三)(诸炳兴)

美国之行(一)(诸炳兴)

美国之行(二)(诸炳兴)

知青情怀 倾心桃李---记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孙澄(诸炳兴)(更新)

知青情怀  倾心桃李---记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孙澄(诸炳兴)

第四次见面----她躺在花丛中(诸炳兴)

我要休息了……(诸炳兴)

情系锅里——父亲留下的那口锅(上)(诸炳兴)

情系锅里——父亲留下的那口锅(下)(诸炳兴)

知青 编辑 作家 ——修晓林(1--3)(诸炳兴)

知青 编辑 作家 ——修晓林(4--6)(诸炳兴)

知青 编辑 作家 ——修晓林(7---10)(诸炳兴)

女儿接受了WGSN集团的独家采访(诸炳兴)

我与《西双版纳报》分别三十年(诸炳兴)

【我当知青那些事】调工资(诸炳兴)

【我当知青那些事】照相情(诸炳兴)

【我当知青那些事】我驾手扶拖拉机(诸炳兴)

【我当知青那些事】记献血(诸炳兴)

【我当知青那些事】借单车(诸炳兴)

【我当知青那些事】悼连长(诸炳兴)

【我当知青那些事】记献血(诸炳兴)

【我当知青那些事】我的狗取名叫"赛虎"(诸炳兴)

【我当知青那些事】流沙河之情(诸炳兴)

【我当知青那些事】扛棺材(诸炳兴)

阿克人与古树茶——阿克古茶探密(诸炳兴)

初上九华山(诸炳兴)

吃在版納(诸炳兴)

【我当知青的那些事】买汽车(诸炳兴)

【我当知青那些事】喝喜酒(诸炳兴)

【我当知青那些事】南联山兵团之情---(诸炳兴)

【我当知青那些事】放电影(诸炳兴)

定格在青春  成功在于始---云南知青老照片征集前奏曲(诸炳兴)

冬天里的一把火(诸炳兴)

【冬天里的一把火】《文学的生命—我和我的作家朋友》修订版金鸡报晓迎新签售活动(诸炳兴)

四十年后又见阿城(诸炳兴)

【我当知青那些事】救命的人参(诸炳兴)

来自西双版纳罗司令的——新年礼物(诸炳兴)

【我当知青那些事】她在返城前夕离去--(诸炳兴)

真实的记载    亲身的经历 ——原重庆赴云南知青李长寿的长篇纪实《在命运的博击中突围》在沪签售(诸炳兴)

西双版纳情缘未了,高铁首发助我圆梦(诸炳兴)

《让我听懂你的语言》——作曲家刀洪勇(诸炳兴)

【我当知青那些事】看打架(诸炳兴)

【我当知青那些事】吃病猪肉(诸炳兴)

基诺族的恩人——毛泽东(诸炳兴)

【我当知青那些事】画像(诸炳兴)

【我当知青哪些事】鱼偷了,猪又去哪儿了?(上)(诸炳兴)

【我当知青哪些事】鱼偷了,猪又去哪儿了?(下)(诸炳兴)

【我当知青那些事】怀念"小队长"-(诸炳兴)

【我当知青那些事】夹皮沟里的弃婴(上)(诸炳兴)

【我当知青那些事】夹皮沟里的弃婴(中)(诸炳兴)

【我当知青那些事】夹皮沟里的弃婴(下)(诸炳兴)

【我当知青那些事】我帮王丹凤带白糖(诸炳兴)

【我当知青那些事】他偷了毛主席花圈上的花(诸炳兴)

【我当知青那些事】古榕树与吊巢鸟(诸炳兴)

【我当知青那些事】荔枝树之情(诸炳兴)

【我当知青那些事】吃蚂蚁(诸炳兴)

【知青二代】羊年女儿的新起航(诸炳兴)

知青情缘溶丹青(诸炳兴)

【我当知青那些事】一条带"政治"的鱼-(诸炳兴)

【我当知青那些事】阿妹堕胎记(诸炳兴)

【我当知青那些事】学骑马(诸炳兴)

【知青家园遇克家】最“知名”的上海知青朱克家(诸炳兴)

【我当知青那些事】南联山的半夜枪声(诸炳兴)

西双版纳人民记忆的符号------记景洪街上的雕塑(诸炳兴)

【我当知青那些事】西双版纳象脚鼓响起的时候(诸炳兴)

【版纳往事】胶林的“小民工”(1)(诸炳兴)

【版纳往事】胶林的“小民工”(2)(诸炳兴)

【版纳往事】胶林的“小民工”(3)(诸炳兴)

【版纳往事】胶林的“小民工”(4)(诸炳兴)

【版纳往事】胶林的“小民工”(5)(诸炳兴)

【版纳往事】胶林的“小民工”(6)(诸炳兴)

胶林的“小民工”(7)(诸炳兴)

上海本地人的----粥(诸炳兴)

在西双版纳拍摄的以秦怡主演的电影《摩雅傣》的原型(诸炳兴)

那夜,我不敢哭!(诸炳兴)

心灵的告白(诸炳兴)

40年后的母女拥抱!——女儿,你在哪里?(诸炳兴)

知青---军人---作家------记"中国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诸炳兴)

水...水! 水、水、水...水!!---版纳勐海插队与农场知青首次聚会(诸炳兴)

西双版纳的"知青寒酸饭(诸炳兴)

流沙河畔的故事(1)(诸炳兴)

流沙河畔的故事(2)(诸炳兴)

流沙河畔的故事(3)(诸炳兴)

流沙河畔的故事(4)(诸炳兴)

流沙河畔的故事(5)(6)(诸炳兴)

流沙河畔的故事(7)(诸炳兴)

流沙河畔的故事(8)(诸炳兴)

流沙河畔的故事(9)(10)(诸炳兴)

流沙河畔的故事(11)(12)(13)【一场离奇的婚变】(诸炳兴)

流沙河畔的故事(14)(15)【阿慧的冷暖人生】(诸炳兴)

流沙河畔的故事(16)(17)(18)(19)(20) 【“表妹”的坎坷人生路】(诸炳兴)

流沙河畔的故事(21)【“表妹”的坎坷人生路 (6)(全集共6节完)】(诸炳兴)

一位文学编辑与91位作家  一部中国文坛的珍贵史料(诸炳兴)

沙英不是"孽债"(诸炳兴)


   《知青情缘》微信公众平台欢迎你!

朋友们请长按上面二维码加入关注,积极投稿,成为《知青情缘》的读者和作者。

 投稿邮箱:

564636138@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